赵昚想到了直接或者间接死在了秦天德手上的大批官员,虽然秦天德落得个嗜杀成性残暴不仁的骂名,可那些人从根本上确实都有取死知道,而且也的确起到了想打巨大的震慑作用。
不过他还是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什么叫瞎逼逼?”
“呃,这个,大意上就是说没人敢乱嚼舌根的意思。”秦天德随意解释遮盖了自己的一时顺嘴,接着又说道,“官家,若是你直接将范同下狱,即便当时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不用过夜,赵鼎那帮人必定能够呈上范同犯罪的证据,若是范同被罢黜或者处斩,你觉得朝中官员还有人敢轻易反对你的意见么?
眼珠别乱转,我知道你现在想什么呢!杀伐只是一个手段,你杀范同这样的家伙,基本上没人会说你是暴君,若是你敢随意处决赵鼎这样忠心耿耿的大臣,必然回落的暴君的骂名,而且朝中的秩序也会打乱!”
“秦天德,既然你认为范同罪已至死,为何当初还要将其擢升为右相?”
“官家,你还是太嫩了,平衡你懂么?若是朝中全是赵鼎这样的家伙,不是会对你的旨意提出质疑,可你偏生杀不得,罢贬不得,这该当如何是好?
所以朝中需要有一个与赵鼎格格不入的人与赵鼎制衡,而且太上皇当年宠信微臣,不惜破格提拔,除了惜才之外,也是想让臣在朝中挟制秦桧之。
作为皇帝,尤其是你,拥有成为明君的潜质,那就必须将朝臣掌握在股掌之中,如此才可能真正实现你心中的抱负。”
秦天德已经决定改变对赵昚的培养方式了,逆境成长法显然已经难以实现,只能换种方法,因此他今日对赵昚说了许多,说的口干舌燥。
然而赵昚听到这里,居然反问了一句:“姐夫,我将来能够将你掌握在股掌之中么?”
第四五一章 秦天德附体?
临安,皇宫,大庆殿大朝会上。
百官上朝,参拜皇帝,然后纷纷启奏,如今所议的话题主要只有两个,一是如何应对大军压境的金兵,一是如何平息因赈灾不利而造成的沸腾民怨。
对于淮河北岸集结的金兵,不少官员已经发现了蹊跷之处。据细作回报,金兵集结超过十万,粮秣器械已经备齐,却迟迟不见动静,既不见金人发兵南侵,也不见金兵退去,只是每日派遣散兵游勇过河抢掠,似乎在等待什么。
不少人心中都有所猜测,可没人敢将心中的猜测宣诸于口,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一旦说出口,很有可能给自身带去无妄之灾。
赈灾一事进行的也极不顺利。大量的灾民流离失所,即便赵昚拨下了大批的赈灾银两,希望各地官吏能够可怜民生,尽心赈灾,但仍旧有许多灾民死于饥寒交迫之中,大批的灾民不得不背井离乡以求生存,就连临安城内也有了不少乞讨的灾民。
“官家,如今赈灾一事刻不容缓,老臣斗胆,恳求官家准许已辞官的原户部尚书李瑜、翰林侍读学士王君晓官复原职,全权负责赈灾一事。”赵鼎率先上奏。
李瑜和王君晓官复原职一事所代表的含义满朝文武都明白,范同顿时跨步而出,力阻道:“官家,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李瑜王君晓二人当日在秦天德辞去国师一职后,出言不逊,更是罔顾君恩,目无官家一同辞官。不知赵相为何要保荐此二人,难道赵相以为朝中百官还不及此二人么!”
“范相此言差矣,本相何曾说过此话?只是本相希望能够仿效春初之时,国师赈灾之策,以赈济灾民,而李王二人对国师赈灾之策一清二楚,由他二人督办,自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什么国师!大宋如今哪里还有什么国师!”范同心中一惊,他知道赵鼎曾经去过钱塘求见秦天德,但赵鼎和秦天德之间究竟说过什么他却不清楚。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