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神话。扎克伯克成功的偶然之处,正在于他恰巧在合适的时机进入了这个市场。
不过,更进一步深思,扎克伯格的成功又是一种必然。人们对扎克伯格的赞美,总是集中在他的年少聪颖、技术天才和果敢善断。而在我看来,作为企业家,扎克伯格最伟大的特质在于“识势”和“顺势”。在facebook的招股说明书中,他直白地表明了对中国市场的关注,此为识“地势”;他为潜在投资者描述了一个充满无尽可能的互联网社交市场,此为识“业势”;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强调,facebook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成就一个商业奇迹而设立,它的存在只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开放,用个性化的服务帮助人们更好地展现自己,更好地获取信息并作出抉择,此为识“人势”。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顺势而为的企业家才能,注定了扎克伯格的成功。
科斯和扎克伯格的碰撞,是理论和现实的碰撞,碰撞的火花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企业的本质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的边界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更好、更持久地替代市场,只有尊重、发现并服务于人类需求向自由、尊重和本我等更高层次的演化,企业才能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里茁壮成长。
从碰撞火花看中国,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有如facebook的伟大企业和有如扎克伯克的伟大企业家?在我看来,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企业家未能真正做到“识势”和“顺势”,中国企业往往沉迷于“地势”带来的市场机遇,特别是非自然垄断带来的市场机遇,但很少去思考、识别和顺应“人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资本、权力的饥渴与崇拜,冲淡了企业家对人类需求演化的探求和尊重,进而让小富即安的他们,与能够成就不世辉煌的巨大市场和宝贵机遇一次次擦肩而过。
相关电影:《社交网络》(TheSocialNetwork)
程实微评:Exclusiveiscool,Facebook的成功是必然的,扎克伯格的成功是偶然的。《社交网络》本质上是一个IT精英男赢了世界、输了朋友和爱情的故事。这个故事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和青春的体味,所以也可以说是美国版的《致青春》或是《中国合伙人》,只不过扎克伯格取得的成就更大。扎克伯格能够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足够独一无二,以至于在任何公开场合都只穿黑色帽衫,而是因为他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人,用合适的方式,进入了一个合适的行业,并恰巧做了一系列合适的选择。所以,扎克伯格的美国故事,早就被中国传统智慧解释得很充分了:女怕嫁错郎,男要入对行!
第8页 :
相关电影:《海盗电台》(TheBoatThatRocked)
程实微评:不可抗拒的人性、感人肺腑的坚持,Let�srockandroll!首先,《海盗电台》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其次,它还是一部关于摇滚的电影;此外,它还是一部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伦摇滚的电影。具备这三个特征,我很难不爱之入骨。因为在我看来,50年前恰是摇滚最纯粹、最激奋、最叛逆、最深邃、最性感的黄金年代,而《海盗电台》正是摇滚精神的一种体现:叛逆但不放弃,坚持但要享受,思考并有行动。
均衡的幻化
《万能钥匙》的经济启示:笃信“均衡”,就可能已经中了经济学家99%的巫术。
话说某日弗里德曼教授正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大谈经济学理论,望着台下芸芸众生目瞪口呆、心驰神往、意醉情迷的痴状,老先生怡然自得,“孺子可教”的旁白心声悠然而起。环视之下,弗里德曼突然瞥见一蓬头小生于后座埋头大睡,被其他弟子爱不释手的平生杰作《美国货币史》竟然变成了此君头枕。震怒之下,老先生以粉笔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