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老子的帮助> 第14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部分 (1 / 5)

其二,知白守黑,用黑格尔的说法就是虽然知晓光明,却将自己沉浸在深深的黑暗中。在黑暗中才能看得清光明,包括日光月光,甚至星光也是在暗中看得更清楚。黑暗中可能看清光明,包括光明的种种弱点与黑点。但是光明中很难看清黑暗。

黑格尔对于老子的理解令人想起顾城的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的例子倒也令人深思,不论你的眼睛有多么黑,看得准光明吗?找得着光明吗?如果自己的灵魂里有着太多的重负与疙瘩,走向疯狂——彻底黑暗的可能,大大超过了走向明朗与白昼的可能。

还有别的可能:以白寻黑,从白处看黑,则到处皆黑,带来的是对象的黑暗。以黑寻白,则除了刺眼什么也看不见,类似雪盲的效应,带来的是灵魂的彻底黑暗感、寒夜感、长夜感。

黑格尔的理解与其说是哲学的,不如说是诗性的。

在老子的诗中,你感到了哲理的诗化。

第三,这是自古以来国人的韬光养晦的主张的一种表述。这里讲的是战略战术,讲的是中国人特别有兴趣的谋略。 。 想看书来

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3)

守雌、守黑、守辱,类似的说法还有藏拙或者守拙,还有安贫、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等都是如此。例如薛宝钗就被评价为能守拙的。庄子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至今我们讲“不作出头椽子”(语出邓小平)。

你雄强吗?明白透彻吗?啥都知道吗?光荣体面吗?你快要走向反面了,你快要跌跟头了。小心一点吧!

韬光养晦在中国具体情况下也同样有与大多数弱势群体站在一起的意思。不知这是不是与中国自古缺少调节上下富贫贵贱矛盾的机制有关?弱势群体的抗争不断,专制与造反同在,顺民转眼就会变成刁民暴民,处于上层的人们切不可让自己成为大多数人的对立面。

在国际政治中则有归属于第三世界的意思。

韬光养晦是中国独有的一种说法,一种深藏的智慧,一种悄无声息、从而多少使人胆寒的谋略。我听一个外语专家讲过,把韬光养晦直接从字面上译成欧洲文字,会使人觉得很负面,例如阴险与狡猾。我想这与中国的政治传统政治运作方式有很大关系。春秋战国的为政、争夺与做人,局面何等险恶、诡谲、复杂,容不得半点粗心大意,必须智上加智、谋上加谋、深里更深、精明处再精一百倍。孰能无过?孰能免祸?孰能成事?孰能全身而退?孰敢大意失荆州?凡能够做到韬光养晦的能人,多能成就一二大事,至少是保住或多保一个时期脑袋与屁股。而越是锋芒毕露、才华横溢、识(或艺、技、力)压群雄、无可匹敌者,越是被这个嫉贤妒能的天下所不容,不但无所成,而且很可能是落一个被磔、被宫、被凌迟、被夷九族等下场。

从正面解释,韬光养晦就是要求你坚忍、谦虚、谨慎、深藏、永远沉下心沉下意沉下身段与弱势大多数在一起。提倡坚忍谦逊与亲民,则是欧洲文明也同样承认、认同的。

其四,这里说的是做人与处世的方法,是应对人际与社会的一种方略。这讲的就是后世发展为难得糊涂的滥觞,俚语叫做揣着明白装糊涂。揣着明白就是知其白,装糊涂就是守其黑。这里的“装”字比较难听而且嫌境界低下。毋宁解释为知识上与最高层次的认知看齐,处世上生活上日常行为中,则只能与大流保持一致。不能针尖对麦芒、眼里不搀沙子。生活中事业上,你只能抓大放小,有所不顾,有所牺牲,有所不为,有所不争,有所糊涂有所健忘。你不必洁癖,更不必忽悠与作秀于你的洁癖。你不要记仇,更不要睚眦必报。

当然,这种说法容易被机会主义者、被市侩乡愿拿来当做自己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