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部分 (2 / 5)

,还是谍报工作的比拚,玄宗的谍报工作做得很好,知道了太平公主的行动计划。于是提前发动,调动禁军,诛杀企图造反的太平公主党羽,而太平公主本人则被赐死在家中。以前站错队的官员也都受到牵连,因此事造成的人员变动一年都没有完(“百官素为公主所善及恶之者,或黜或陟,终岁不尽。”)。

从玄宗诛杀太平公主一事来看,有些太简单了,仅仅动用了三百禁军就完事了?

太平公主一生经历的宫廷政变何其多,母亲夺权,哥哥李弘被杀,张柬之等人铲除两张助中宗上位,韦后扶李重茂为帝,诛韦氏李旦称帝等,尤其是诛韦氏、废少帝之事,太平公主更是主谋之一。她有些如此丰富的宫廷内斗经验,绝不同于韦后、安乐公主之流,又怎么会被玄宗轻易拿下。尤其是玄宗在诛杀其党羽常元楷、李慈等人,当时并没有抓住太平公主,太平公主逃入山中,三天后才返回来。在这三天内,太平公主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一些看起来都不正常。

有一种猜测说法,太平公主并没有谋反的意思。否则,以她在朝中如此大的声望,不可能轻易就被李隆基平定。就算是玄宗占了大义的名分,但朝中近太平公主的官员都知道,一旦太平公主倒台,自己也会身首异处,长刀加颈,也总得反抗一下吧。但太平公主在失踪的三天内没发出任何号召,反倒是留给了玄宗足够的时间处理朝廷内部人员。

玄宗除掉太平公主,坐稳皇位的这一年,郭子仪已经17岁了(按照旧历的习惯,此为周岁)。在现代,17岁还上着高中,什么事也不懂。但在古代,这已经到了结婚年龄了(唐代贞观令要求男子二十岁结婚,但实现上大多不到此年龄就结婚了,所以玄宗期间又定为男子十五岁即可结婚)。17岁的郭子仪已经能够以一种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从705年中宗继位,到713年诛杀太平公主,这8年的时间里,朝堂之上一直血雨腥风,“城头变幻大王旗”。郭敬之身为官员,肯定也会受到上层权力变动的波及,郭子仪从父亲那里也知道一些争斗的内幕。他从朝廷的变动中,看到了阴谋、血腥、睚眦必报、你死我活;有些人为了权力可以不顾道义、不顾亲情,在他们眼中,只有利益;小小的猜疑,可以引起巨大的杀戮;些须的利益,可以造成朋友、亲人的背叛。多少正直的大臣,因为仗义执言而身首异处;多少的奸佞小人,因为溜须拍马而身处高位。

可以说,日后郭子仪处在朝堂之上,小心翼翼、战战兢兢、谁也不得罪性格的养成,和这一段的观察和思索不无关系。,

郭子仪默默地感受着时刻张开血盆大口无情吞噬生命的朝廷,静静地观察着下一步的变化。

第十章 妇人干政之祸

唐朝是个“妇寺干政”比较严重的朝代,“妇”是指女人,“寺”不是指和尚,而是宦官。“妇寺干政”的分界线,就是唐玄宗。在玄宗之后,是“寺”干政,在玄宗之前,主要是“妇”来干政,这股潮流,则是武则天引起来的。

武则天在位期间,虽然把政事也搞的不错,但更多的是依靠“贞观之治”的老底子,她本人算不上励精图治、英明神武,并且还不时有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行为。

比如非得把一年从十一月开始,把十一月称为正月,然后才是腊月,第三个月才叫一月。

再比如乱改年号,从高宗生病,武则天开始把持朝政起(显庆二年),到中宗二次登基,除去李显、李旦第一次当皇帝在位的时间,共37年,年号用了27个,有时一年就两年号。弄得我一看见武后期间的年号就头大。

(多少年后,两老汉相逢,甲问:“老哥,看您高寿,哪年生人啊?” 乙捋着胡子道:“我是神功元年的,兄弟你是哪年生人啊?”甲笑了:“我是万岁通天二年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