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得不了好。
并且哥舒翰现在身份非常特殊,天下安危一手掌握,如果他提出斩杀杨国忠,和逼宫无疑,也就是哥舒翰本人说的“乃翰反”了。
即使哥舒翰丝毫没有反心,但王思礼曾向他提出斩杀杨国忠的建议不假,并且这保密工作还不咋地。或许哥舒翰认为自己光明磊落,没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儿。
不过话落到杨国忠耳里,不能不令他心惊胆战。再加上有人在旁边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向杨国忠说“现在朝廷的重兵都在哥舒翰掌握之中,他如果挥兵西向京城,您不就危险了吗!”
杨国忠又惊又吓,无奈之下奏玄宗说:“现在潼关虽然有大军把守,但后无援兵,一旦潼关失守,京师就难保,请求挑选牧马的士卒三千人于禁宛中训练,以应付不测。”玄宗同意,于是就派剑南军将李福德等人统领这支队伍。杨国忠又招募了一万人屯兵于灞上,命令他的亲信杜乾运率领,名义上是抵御叛军,实际上却是为了防备哥舒翰。
不过就以再满打满算的一万二千人,如果哥舒翰非要取杨国忠的头,这些人下真挡不住。杨国忠或许是寻个心理安慰吧,至少哥舒翰派三五十精骑是不可能把自己劫走的,或者这些人能用来提前报个信啥的。
哥舒翰见这架势,知道杨国忠对自己有了别的想法,也是心中害怕。
总之现在两人就是麻秆打狼……两头害怕。家里的,害怕外面那位打回来要了自己的命;在外的,害怕家里的那位以阴谋相害。
将相不和,历来是兵家之大忌。正是因为将相不合、内外猜忌,造成了下一场关键之战的悲惨败局。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十七章 潼关失守(1)
元帅与宰相之间的矛盾,调解人只能是皇帝。把两人拉在一起,说和一下,情况必定得以缓解,不管怎么样,杨国忠总不会和安禄山一样一言不和就和哥舒翰对骂吧。
玄宗也很无奈,现在叛军大军压城城欲摧,总不能在关键时刻把主帅调回来吧。何况哥舒翰既然起了害怕之心,未必敢回来。
事儿,就只能先这么拖着吧。
就在杨大宰相考虑着,这停在灞上的区区万人是否是能让哥舒翰收敛些、自己是不是再搞些其他防备措施时,哥舒翰先行动了。
哥舒翰先上表玄宗请求把驻扎在灞上的军队归于潼关军队统一指挥,然后把灞上守军的主将杜乾运召到潼关,找个借口把他杀了。
哥舒翰这次行动虽然强悍,但有些鲁莽了。
虽然和杨国忠有矛盾,但终究不宜摆在明面上,以后还缓和的余地。而这杀杜乾运,如同在杨国忠脸上明着煽了一巴掌,彻底把杨国忠放在敌人的位置上。同时也是拥兵自重,暗地给了玄宗一个难堪。
杀安思顺、杀杜乾运,把哥舒翰睚眦必报的特点表露无遗,同时也令玄宗一再忍让,逐渐失去唐皇的信任。
……
这时,有人向玄宗汇报,说崔乾佑在陕郡的兵力不到四千,都是老弱兵,而且没有准备。
向皇帝汇报的这位仁兄,史料上没有记载是谁。想来是玄宗并不完全相信哥舒翰,安插在他身边的探子。
不过这位探子老兄的眼力可不怎么样,简直没有什么基本的判断能力,令人怀疑他本是安禄山的人跑到唐军这来玩“无间道”。
已经不怎么信任哥舒翰的玄宗真得相信了这位傻探子的话,在他心中洛阳丢失,实为大唐成立以来的最大耻辱,必须尽快夺回来,并且现在郭子仪、李光弼已经占了河北,叛军人心危危,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于是立刻派人催促哥舒翰出兵收复陕郡和洛阳。
哥舒翰虽然在政治上有些迟钝,但在军事上可是资深专家,立即上奏说:“安禄山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