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外在的东西都会改变,一切为应付外在适应外在的念头想法,也不会保持长久。或者说,正是这种应付外在适应外在的念头想法改变了我们。我们生命的大部分也为这种适应和应付占据着。它们改变着我们的心性,戕害蛀蚀着我们生命的感觉,使我们空灵宁静的生命为物所累,为欲所伤。
坚守我们真实无欺的生命感觉,它是唯一的存在,不变的价值,无论生在此时此地,还是生在一万年前或一万年后,我们的生命和我们对生命的感觉都不会有半点改变。它不受任何时代及其价值观的影响,它穿越千载的时空 。
以不变应万变,面对所有的时代,所有的观念,所有的价值,甚至所有的真理,生命都始终如一保持着它无比的单纯和最后审判者的位置。一切都会改变,都在改变,不变的只有我们的生命。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归宿,我们的根。
恐惧
作为社会群体中最普通的一分子,我始终对生存怀着一种恐惧,它涉及到各个方面,具体而微。这方面的恐惧解除了,另个方面的恐惧又产生出来。贫穷时,担心生活的无以为继。衣食无忧时,又担心什么意外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甚至有一点小满足时,也会担心自己无法承受这“幸运”,而有生命之虞。但当我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面对广大的宇宙和广阔的人生时,我的心就完全平静下来,一切生存的苦恼和烦忧就都变得微不足道,不值的一提了。
熟悉的地方
有一位诗人说过,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觉得他只是说出了一种常情,人在一个地方呆久了,自然会对所处的环境熟视无睹,感到平淡无奇,这是感官意识的一个特性。他始终觉得自己活在一个具体实在的环境中,而具体实在的环境太熟捻了,就会失去吸引力。这时,他忽略和忘记了一个另一个事实:他不仅生活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他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身在何处,身处何地,你都是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你所面临的“世界性”问题,绝不会因为你从此地转移到彼地,而有任何改变和不同。
当一个人觉识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他就会以一种全新的目光,来观察和发现周围事物的诗意和美。如此,熟悉的地方也会处处是风景,处处有风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诗人的感觉未免过于狭隘和肤浅了。
旁观者
深的世界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整日沉在一种很深的冥想里。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自己会思索会感受,会有很深的内心生活。而其他人都是只会说话的无心人。而且,更主要的是好像他们都不怕死,都没有想过死这件事。我常常为此感到自卑,因为我很怕死,一想到死,就感到非常难过。待到渐渐长大,我才发现别人也会有一些与我同样的情感,但我内心所具有的他们仍不具有,我仍然毫不怀疑自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人。直到我看了一些书,发现我一直以为是独家珍藏的内在体验和感觉别人也有。才觉悟到在生命至深的体验和感觉上,都是相通的,只不过它们在大多数时候,只是停留在内在体验阶段,没有被表达出来。所以,我们看到的人大都是一些浅薄的人,而自我却是一个深的世界
旁观者
一群孩子在道旁玩耍,一个大人在旁边观看。孩子沉在自己的游戏中,没有注意到旁边的大人。大人在孩子的游戏之外,观看着游戏。在很早以前,他也是这游戏世界的一员。也许也曾引起过某个大人的注视,可他也象这群孩子一样,只沉在自己的游戏中。那时,他被旁观,现在他是旁观者。
多少年后,这群孩子也会成为旁观者,童年世界的旁观者。他们好像刚刚从其中走出,走出后就再也回不去了。而此时,这群孩子还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大人在旁边观看,他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