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大国策> 第13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部分 (1 / 5)

抓“两弹一星”一样,抓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直至实现产业化。

何祚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本文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国策》丛书。

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1)

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

张宇燕 管清友

问题的提出和文献评述

当今世界,能源已经成为政治和经济力量的通货,是国家之间力量等级体系的决定因素,甚至是成功和物质进步的一个新的筹码。获得能源成为21世纪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能源需求急剧增长。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统计,90年代,世界石油消费需求增加的25%来自中国,2003年这一比重上升到33%。由于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持乐观态度,有关机构认为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如果按照2020年中国经济翻两番计算,届时中国能源需求将达到亿吨,即使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能够提高1倍,仍然需要亿吨,而中国的石油产量估计最多能够达到亿~2亿吨,缺口在亿~3亿吨。

中国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在未来二三十年呈扩大状态。中国自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目前已达近40%。中国目前还不是天然气的净进口国,即使到2010年天然气进口在总消费量中也仅占9%。但是,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27%。

2006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见表1,略)。根据英国石油公司(2007)的统计,2006年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增长了,低于2005年的增长率,略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除了核电,各种燃料的消费增长都有所下降。但是,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了,继续占据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以上。在全球新增能源消费当中,中国的石油和煤炭消费分别占世界消费增量的和。

世界能源价格的高涨导致中国大量国民财富溢出。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测算,单纯由于涨价因素,2005年一年中国就有相当于1 200亿元人民币的国民财富转移到产油国和国外石油巨头手中。我们估计,近年来的能源价格暴涨使得中国国民财富净溢出达到数千亿元人民币。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能源安全已然成为“国之大事”,甚至可谓“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李侃如和戴维森(2006)指出,能源安全不再是低政治性的国内经济政策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中国国家安全的高政治性问题。

石油是能源的核心。罗伯茨将石油描述为:“能源太空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是20世纪政治和经济学的辉煌、杰出的塑造者,并占有世界能源市场约40%的份额。”奈则将石油称之为“权力的源泉”。因此,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牵动着世界经济乃至国际关系的神经,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

经济学家对油价波动原因及预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霍特林提出的可耗竭资源模型,即霍特林法则。这一法则说明在完全竞争和垄断两种条件下可耗竭资源的价格与产量的关系,其理论要点为:当不考虑不可再生资源的生产(开采)成本时,资源价格将以相等于市场利率的增长率连续上升。霍特林模型后来在解释国际石油市场的现实时遇到了困难,因为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对资源的需求总是不断增加,需求曲线也就发生相应的移动。即便西方主要国家的真实利率基本为正增长,石油价格也没有出现按照当期利率的速度上升的情况。

Arrow和Chang从资源存量的不确定性方面入手,通过运用不确定性最优控制数学工具,对上述现象做出了解释。他们认为,霍特林法则成立的先决条件之一是资源初始存量是已知的,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