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的银子才够,不然的话,五六千家,三四万人的搬迁根本就不够使的。
“我已经六十八,正德爷在位年间生人……”一个王姓老人浑身都颤抖着,叫人很担心这老人家随时会晕翻过去,他一边看人领银子,一边带着哭腔道:“活这么久,还真是头一回看到有将爷给我们军户发银子。”
杜老爷子也道:“难得之至,难得之至,今日此举,必将留书青史啊。”
“这倒未必。”杜忠这个百户还算是有见识的,读过几年书,当下摇头道:“史书都是酸丁们写的,我们武人做的事再多,也就记记你斩将夺旗,杀了几个北虏,真有什么大好事,还不是安在他们文人头上。”
第402章 农庄
这边还在议论着,通事局财务处的人已经在大声讲解着刚刚张贴好的布告了。
内容很简单,辽阳镇要大举扩兵,在辽阳附近招募大量的新兵,同时也自然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资。
辽东都司在成立之初,所有的粮草都是由海路过来,自江南到天津,再过海送到辽东,后来二十五卫设立,辽东自行屯垦,八分种地,二分守备,不仅粮食自用足够,还有大量余粮支应前方军队,奴儿干都司就是在这种富强的情况下不停的扩张后设立的。
不过这种富足强盛的状态只限于洪武年间,在明太祖强力统治和铁腕之下,辽东都司仍然不可避免的崩坏,朱元璋的苦口婆心和剥皮实草也挡不住武官不停的侵占军户的土地和人力,等到了永年早年,奴儿干都司就不得不废除了,因为没有强大的国力是无法维持那么庞大的国土,无法维持军事存在,那数千里长的驿道和军卫就不得不撤除,没有军事存在的都司自然也就毫无继续保留的必要了。
现在的辽东都司已经再次无法自给自足,供给辽镇的大量军饷银两,军粮,豆料,军需物资,已经不再是由海运,而是从陆路山海关,一直不停的源源不断的运送进来,军户贫弱,根本无法负担辽镇常年的做战任务,特别是辽镇多骑兵,论马匹数量其实已经是九边重镇的第一,帐面上是不及蓟镇多,但辽镇将领多家丁,多私兵,马匹未曾计入军镇之内,所以实际来说,辽镇第一。
这么多骑兵,消耗惊人,一个双马骑兵,一年的消耗最少是五个步兵以上,而辽东都司十分贫弱,根本就负担不了了。
最关键之处还是李达说的,军户等于奴才,却在吃穿用度上还不如当人家的奴才,荷戈执锄,一边卫国,一边种地,所得所获,交去子粒,所剩无几,虽云军户,实为农奴,根本不能如内地百姓那样,遇到好的年头,能购置农具,牧畜,扩大生产,善为积蓄,所以辽东都司下的军户,一年比一年穷困,而人身还不得自由,上官任意打骂,凌辱。
在城中居住的卫所军户,境况还算是好,叫他们到城外去什么屯堡,一想起普通军户在外种地受的苦楚,能留在城里的当然还是城里好。纵使无地,好歹扛活帮佣,总能活得下去。
这一点,辽阳镇当然也是想到了。
想要在辽阳乃至整个辽南落地生根,如何着手进行,这不是抢几个卫所指挥就能办得到的。底下的势力,盘根错节,你不能将所有的百户总旗全换成了自己人?
一个卫所指挥使,两同知,四佥事,十千户所十个千总,还有副千总,上百个百户官,几百个试百官,还有冠带总旗,总旗,小旗官……加上考中举人进士的少量的官绅世家,还有商人世家等等,这些可不是换几个指挥就能了事的。
如果惟功是从辽南或辽中厮杀起来,一路到得如今这位置,这些倒不是什么太大的麻烦,但他只是从京里过来的外来户而已,除了四千多将士和顺字行外,别无可倚仗之处。
惟今之计,只能想办法在地方竖立起自己的基业,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