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结构的观点来看,性别角色的规范是依附整体社会经济结构而存在。台湾经济发展需要的是能够服从并且能够接受低工资的劳动力,成长于传统父权社会规范的个人所带有的社会价值,的确有助于产生这样的劳动力,尤其是女性。在以家庭、国家甚且国际市场的经济利益的前提下,这样的劳动市场的运作方式,不仅维系了传统的社会规范,也加强了妇女的从属地位。由妇女外出工作是为了家庭整体利益和长远福祉的发现来看,传统的家庭意识的确规范了女性工作者的行为。王甫昌等编《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综述——90年代的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系列二》;台北:社会学研究所,1998。
40年代以后的台湾,逐渐由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快速的经济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和都市化之同时,从政府到民间,从生产、商业到教育、社会福利和医疗服务,台湾社会的组织形式也渐以“科层体制”的组织形式为主要潮流,而逐渐呈现出“组织的社会”的特征。此类结构性的特质如何影响个人的行为以及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是社会学领域比较缺乏探讨的。70年代后期开始越演越烈的反对运动,乃至今日民众表现出的不同的政党支持和异议性的政治意识,与结构位置等同重要的教育程度和族群通婚,都对个人参与反对运动,有着独立而显著的影响。台湾民众的异议性政治意识和参与反对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影响着本省籍民众政党的支持,结构性机制不仅影响了个人的社会流动、妇女的劳动参与、民众的政党参与,有些机制通过代间传承,不断地复制。这包括对父母和养儿的态度、工作生活与家庭关系、音乐欣赏、消费行为以及生活作息等。瞿海源:《台湾社会变迁调查基本资料》,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94。
4�新社会文化的挑战与威胁
在台湾,常常日益有一种异国之感。随着台湾中产阶层家庭的增加,整个年轻一代几乎都在汉堡包、薯条、披萨、炸鸡与热狗中长大,加上愈来愈多头发染成金色或红色、身上系着许多金属圈环的青少年;及夜生活Club及Pub的愈来愈盛,当然还包括好莱坞电影的爆满,美式的娱乐讯息如唱片、NBA等的充斥;日常用语习惯性夹带英语单字;到处都见得到的Starbucks咖啡使得台北与纽约、台北与东京之间,在空间上并不遥远,生活也不陌生。对台湾青年而言,这些几乎就是“本地”的产品、一个广泛的社会现象,包括消费文化、媒体文化及全球文化。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3)
虽然就历史来看,哈日风、Kitty猫都是青少年文化的足迹与延伸,但我们不应忽视,诸如媒体所传递出的名人生活(打高尔夫、开双B、吃鲍鱼)、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出国旅游与时尚、新闻讨论节目炒作的政治赛马(不断追踪、塑造对立意见支持度的消长)、街头巷尾的艺人八卦、奥运、辣妺合唱团、新年狂欢的庆祝活动、飙歌飙舞又飙装的场面等,都可说是现今的流行文化风潮。流行文化造就了当下的共同话题与感觉,牵动人们的所有激情,甚至组织了我们的时间感(离选举还有多少天、又是一年一度的 ××节……)。青少年的安室奈美惠、年轻人的BBS,还包括欧巴桑的“台湾龙卷风”、中年人的“雍正王朝”、电台Call in的吴宗宪绯闻、政治狂的“2100全民开讲”、上班族唱KTV、洗温泉作SPA、老先生要威而钢、老太太想拉皮……
但是,坦白说台湾在文化层面上,只是一个“被全球化”的地区,而非真正的“全球化”。导演侯孝贤说:“基本上,台湾只是一个戏院而已。”就文化品味、生活格调、精英文化或自我风格而言、台湾都像极了廿四小时超市,货架上看到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