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部分 (1 / 4)

忏的吗?"即使是红卫兵,当时造反的忠诚也无可怀疑。他们当年不准其他人"革命",这些人早不必耿耿于怀了;没有参加"革命"的也不必骄傲,你是没条件,有条件,你也照样会上。相逢一笑,都是噩梦一场。希望我们的上辈和下辈看人看己也作如是观。

人类的善恶之分永远存在,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表现。所以*轮到哪一届遭遇上,表现也不会比老三届强多少。王实味、胡风、章罗联盟、50万右派、彭黄张周、三家村。。。。。。遭到的是他们同辈人的含血喷人。可见,在适宜的条件下,那一届也会如此。由此想到老三届当年的狂热绝非仅仅是他们独特的群体素质所致,它可以追溯到更深的全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中去。于杰鼓吹的全民族的忏悔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我完全赞成。并不是不讲是非,一锅煮,做过的、没做过的都站成一排,做检讨。

作为文学也好,作为史料也好,任何一个题材都没有过时之说,反右也是老生常谈了,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作为文学作为史料,难道不是第一流的?两千年前的秦皇汉武,两百年前的康熙乾隆不正演得热闹吗?所以知青题材也永远不会过时。但是水平有高低。低劣的作品就不必搞了,太多。

祝你们编辑成功!

这是十几年前写的文章,随着岁月流逝,时移世易,有些东西起了变化,无悔派中人多有权势人物,结为利益集团,就不能宽容了。我的看法也有变化。但这是谈政治。不必在此谈了。谈文学,我以为无悔派高扬理想主义旗帜没必要太认真。何况那也是当年的一种真实。豪气干云下乡的人,不能说没有。把自己在乡下的作为概括为“知青精神”(我是真不知其内涵。大概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意思吧?)而歌唱,只要他没说假话就应该有其表达的舞台。而且我相信很多人是确有这种精神的。我没有,我是乡里混日子派。

63楼孟晓:“孟晓版主的疑惑也是大家的疑惑,……。因为自然规律我们这一代人总会离去啊!”——燕姐说得对:经历过知青生活的文学家们,不但是责任重大,而且是责无旁贷呢!因为由亲历过的人来写知青作品,比“圈外”的作家写更具有发言权。我相信一定会出现比至目前为止的知青作品(如叶辛的代表作《蹉跎岁月》、梁晓生的《年轮》、*的《血色浪漫》等)更深刻、更感人、更出色的作品……//虽然自然规律是我们不可抗拒的,但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达到一定的条件时就会出现它的“繁荣期”的。

64楼孟晓:“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我们有责任为社会为后代留下真实的历史。”——五九兄说得好:“真实地再现知青生活”就是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我这里的所谓“再现”,除前面所提的外,还指作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亦即:除生活的真实外,还含有艺术的真实(虚构)在内 。

65楼椰风海韵:当年一起出工的回乡青年,后来当兵至团级干部的人问我:你下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有知青经历垫底,这辈子没有我过不去的火焰山了!这不知算不算知青精神之一?

66楼二马:是的!是的!海韵姐这话太熟悉了! 想当初我抱着孩子参加自考时,别人惊讶。可一位去我们知青点体验过生活的专业作者老师马上说:“吃过南镇药场苦的人,没有什么苦吃不下!”当时我一听就泪如雨下;现在想来都还感慨万千……

67楼天尘:孟晓、椰风、二马好。各位,来的都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