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那些摇曳的花儿> 第17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部分 (1 / 4)

个“吃螃蟹”的人,就断然拒绝了姜夫人的要求,立“寤生”为“世子”,也就是王位继承人。姜夫人的美好愿望“总被风吹雨打去”,瞬间化为泡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自然就是她的宏伟蓝图,那个郁闷哟,非“怏怏不乐”所能形容!但姜夫人并没有死心,在老公归西“寤生”继位之后,她想方设法要把共叔的封地搞得大一些,并且要封在京城,被“寤生”也就是郑庄公拒绝之后,以“若不允,惟有逐之他国,使其别图仕进,以糊口耳”相要挟,郑庄公当然不肯给大家留下“相煎太急”的把柄,也不能太逆母亲之意(违母之命,可会给别人留下*的口实),被迫把自己眼皮子下面的京城分封给了弟弟共叔,卧榻之旁能容他人酣睡,郑庄公的心胸可谓开阔之极。

郑庄公不聋不盲,他对自己老娘的所作所为所想,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他听在耳里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左氏春秋》《战国策》没有对此做过任何说明与叙述,自然,《东周列国志》也没有进行任何的记叙与刻画。整个事件,给人的印象是,郑庄公是个孝子,有仁爱之心,有人性,他回答大夫祭足反对分封京城给共叔的话——“我母之命,何敢拒之”——蒙蔽了所有人的耳朵,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实在是个“唯母命是从”的大孝子,而其后的富有戏剧性的“掘地见母”,让铁石心肠的人都感动地流泪。可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这其实是他的阴谋,也正是他的“毒”的体现。

不管在哪个朝代,尊重母亲,听母亲的话,做一个不折不扣的孝子,是对每个人的道德要求,特别是对于处于高位的人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逆子是人神共愤的!一个不尊重母亲、不听母亲话的人,是没有资格没有本钱管理别人的,就算有幸登上了宝座,别人也能以此为借口*他,拉他下马。郑庄公虽然“出生不好”,可他却聪明得很,给大家留下了“孝子”的美好形象,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做了这样的铺垫,郑庄公开始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对于母亲姜夫人和弟弟共叔要造反篡位的阴谋,郑庄公一开始从母亲执意要把京城封给弟弟,就已经有所察觉,甚至心里亮堂堂。可母亲和弟弟的造反态势又不是那么明显,只是在酝酿,不好下手,只能暂时按兵不动,以待时机。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以为他是个“傻老冒”“二百五”,提醒他劝谏他,给他出主意出计谋,要他未雨绸缪,铲毒瘤于萌芽。见郑庄公无动于衷,个个急得尿滴。郑庄公那时心里肯定直乐,想那些人真他妈的“井底之蛙”,一群笨蛋。玩他们玩够了,才一语道破天机:“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为……待其造逆,明正其罪,则国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无辞矣。”原来他所有的隐忍,都只不过是为杀弟搞个名正言顺以封天下人之口!从他故意给母亲和弟弟造成造反可以成功的假象,并且是在诱使他们造反来看,他其实对他们是恨之入骨的——也可以从弟弟共叔造反失败自杀之后,他把母亲异地安置发的誓言可以看出:“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做儿子的对妈妈说“咱们死后见”,这种怨恨,不是彻骨的,又是什么?

郑庄公与手下人搞了个计谋,说自己要往周朝去“面君辅政”,国家由那个叫祭足的监理,成功地将母亲和弟弟拉到了造反的前台,并使他们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走,共叔最终一败涂地,只好骂了一句老母亲“姜氏误我”,自杀身亡,玩完了。不,是被他亲爱的哥哥给玩完了!

共叔其实是可以不死的。只要郑庄公稍一警告,或者展以实力,又或者把他弄到偏远之地,共叔极有可能寿终正寝。可从人性角度来看,共叔又是必须死的。首先,不管怎么说,共叔的存在,始终对自己是个威胁,因为,那个母亲是站在他那一边的,况且他的手下,也都是一些追逐名利之徒,实力也不可小觑;其次,童年和少年、青年的遭遇,应该在郑庄公的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