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部分 (2 / 4)

香港演员和内地演员有过一番比较,大意是说,大家都觉得香港演员缺乏演技,其实并非如此。在香港当演员要在比在内地当演员难得多,因为香港是个商业社会,他们拍片是在抢时间。内地导演拍片,一个镜头要NG几十次甚至几百次,香港导演哪里有那么多胶片供导演浪费?他们NG几次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许多镜头往往是一遍成功。这样的做法对演员的要求就更高了。正因为这种挑战,使得香港演员必须具备相当的素质,否则在这个行当根本没法生存。

此外,张艺谋还公开谈到了一个原因,他说:

我演《古今大战秦俑情》的目的是什么?很简单,根本不是为了挣钱,因为那时给钱很少。原因是我正在闹婚变,我和巩俐的事曝光后,全国都在沸沸扬扬地讨论我的离婚,在很多人眼里我是陈世美,我没有一个地方能钻。那时没钱,不可能去开旅馆,就是想找个地方,有个相处的空间,我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世界和大家的目光。这时韩培珠让我跟巩俐去演部戏,我第一反应就是接下来,这样就能有一个公开的空间,两人能在一块儿,避开外部世界。完全是因为这个我接了《秦俑》。虽然不喜欢,但能和巩俐在一起。那时我很看不起商业电影,觉得跟艺术差太远了。演完后配音我都没去。

张艺谋说那时他很看不起商业电影,并非无的放矢。像《秦俑》这样一个题材,如果深度挖掘,可以有历史的光芒喷射而出。那样,既可以兼顾商业因素,也可以充分考虑艺术因素。只是社会的普遍审美以及商业上考虑,造成了成品的某种局限。

张艺谋虽然去香港拍电影了,可他的创作班子并没有闲着,正忙着寻找下一部电影的题材。

此时,张艺谋的手中已经有几个选题,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仍然在要求他的助手们找选题。恰在此时,有人给张艺谋送来了刘恒的小说《伏羲伏羲》。

刘恒的《伏羲伏羲》写的是洪水峪的小地主杨金山延续香火的故事。张艺谋之所以会喜欢这样的作品,是因为这类作品内核所蕴藏的力量,是一种旧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排山倒海,并且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种势力所能改变的,它无影无踪却无处不在,能够引发冲突,使得故事充满曲折和变数。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一种力量的聚合,而艺术创造者需要找到自己所擅长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与作品内在的力量进行有机融合。

张艺谋最喜欢及最善于把握的作品,正是那种蕴含传统文化能量的。所以,他会对《伏羲伏羲》情有独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绝对女主角(1)

因为在香港拍戏,时间比较充裕,这次张艺谋没有找别人代笔,由刘恒写了初稿,张艺谋自己改了二稿。

对于作家来说,小说就像是自己的儿子,要他在原作的基础上作较大改动,那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尽管小说中有很多东西是张艺谋所喜欢的,却也有些东西是张艺谋所不喜欢甚至潜意识里在回避的。比如其中有杨金山用200亩山地换亲,而菊豆的父亲却因为得到这些地而成为地主,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一系列事件。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已经非常开放,许多固有的观念已经不再是障碍,可张艺谋仍然十分小心,尤其对与他本人的出身有关的一些要素,他似乎刻意去回避。

就作品本身来说,故事起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又经历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以及“文化大革命”,时间太长,叙述上肯定存在一些问题,结构容易松散。更何况,即使是在小说中这些时代背景也显得并不十分重要。所以,张艺谋进行改编的时候,第一个要考虑的便是将时代背景虚化。考虑好了时代背景,张艺谋接着考虑的是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小说中,主人公是农民,张艺谋对农民也是非常了解的,对于这一点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