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少在流傳,教委肯撥付款項重新修建呂家村小學,並且把呂家村將學校搬遷到村西南頭徹底重建,還有一個想法,就是後期將馬家村、劉灣村和張灣村的小學全都歸併到其中。
因為政策方面的緣故,單獨一個村裡的小孩數量,都是按照年齡段呈現逐級遞減的趨勢,還非常明顯。
就拿呂家村來說,呂冬讀小學的時候,同一級的班裡有四十個左右的孩子,到了釘子這一級,只有二十出頭了。
但凡有點遠見的人都能看出來,像呂家村和劉灣村這種規模的村莊,未來一個班湊不齊十個小孩是必然。
上級這也算是未雨綢繆了。
當然,即便是合併,也是幾年以後的事情。
對於呂家村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不能再讓自家的孩子在危房裡讀書。
來到村子的西南側,呂振林和李會計正陪著教委的人說話,有專業的測繪人員,已經支好三腳架,正在安裝測繪儀。
測繪的這一片是村裡的場院地,也就俗稱的打麥場和曬麥場,最早的村莊都有這方面的預留地,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就像呂家村所做的一樣,打麥場紛紛被轉做他用,後來不種地的無所謂,仍然種地的人,只能挪到馬路上曬麥子。
其實,要是還有打麥場,誰也不願意費時費力的去大馬路上曬糧食。
上面能批的這麼快,也跟這片地不是責任田有關係。
像呂家村打上去的建設新村的批地申請,到這都沒有具體消息。
李文越也在這邊,呂冬過去跟他說了幾句話。
「籌備委員會成立了,縣教委主任掛名主任。」李文越大致跟呂冬說著聽到的消息:「三爺爺任常務副主任。」
呂冬明白這是啥意思:「具體的建設,還是以村里作為主導。」
李文越扶了下眼鏡:「畢竟大部分建設款項要靠咱們村自個籌集。」
呂冬點了點頭:「縣裡肯適當放權,也算好事。」
其實小學校換地方重建,仍然是建設平房,呂家村的大部分人,都認為樓房不安全,與其耗費更多資金建造樓房,不如建設相對簡單的平房。
反正地夠大,怎麼建都足夠寬敞。
測繪之類的工作,更像是應付上面,這邊從打報告開始,村裡的建築公司就在做規劃,整體布局就是以老校作為藍圖,不過像大影壁和老戲台之類的是不可能蓋了,那是呂家村最為興盛時期的產物,以石料雕刻建成,可以說耗時耗力。
對等老戲台的位置,前面豎根旗杆,再建個小型主席台就完事了。
至於其他現代化設施,這年頭還沒那麼多講究,主要暫時也用不上。
後面,看到呂振林那邊說完話,呂冬又過去跟教委派過來的人聊了幾句,主要是詢問下小學配套的體育器械。
去年的時候,呂冬就跟呂振林說過,村里小學的體育器材他來負責購買。
回到村里,教委過來的人乾脆給呂冬列了一張明細表,裡面包括跳繩、實心球、高低單槓、足球籃球排球和桌球桌等等。
呂冬道過謝,仔細看過一遍,將明細收好,等學校快建好的時候,去體育用品店裡購買全新的。
體育這門課程不容忽視,不說鍛鍊身體之類,就應試教育來說,用不了多少年,在泉南就會成為中考必考科目,五百分的總分中占五十分!
可能體育成績差個五分,就上不了重點高中。
送走教委的人,呂振林召集建築公司和村委的人開會,呂冬和李文宇也參加了,主要就是討論建設小學校的事情。
呂振飛說道:「三哥,今年雨水多,看樣子後面少不了下,但別的我不敢說,保證孩子們在國慶長假以後,能搬到新學校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