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罗公明也算给他留了脸面,禅位诏书中只是代他自承没有治理国政的能力,只字不提七大罪,但是在此前下天下州府的邸报中,却是已经明言了的。
罗公明如此做,既是给废帝元佐留个脸面,也是考虑到了杨浩。
杨浩接受禅让,此前曾答应永庆公主三个条件,第一,国号不变;第二,宗庙不改;第三,善待赵姓宗室。
第三条好办,第一、二条对帝王们来说,是最难以忍受的。
国家仍然称之为宋,皇家宗庙之中,开国皇帝仍然摆设赵匡胤的灵位,这对注重香火传承的古人来说,是一块大大的心病,可是对其他人来说这种难以接受的条件对杨浩来说却丝毫不成问题,他并不在乎这个,在他看来,实际利益,远远大于一个虚无缥缈的名份。
何况,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乃至军事的展,还是有着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的,世人多受一部评书影响,把赵宋贬的一文不值,可杨浩对宋朝却颇为欣赏。
宋朝的富裕程度、民生经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国运也算是很长的。
做为一个王朝,它当然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即便走到了他原本的那今年代,也没有哪个国家就敢说它的制度毫无缺陷,而杨浩多少知道一些宋朝政治存在的弊端,他有信心去芜存精,让这个本该在历史中大放异彩的国家继续延续下去,而且比本来历史中的它,更加多姿多采,国运延长的更久,甚至成为自春秋以来,国稽最长久的年代也不无所可能。
至于非把他很敬重的赵匡胤的灵位从宗庙中撤出来,把宋这个令整个西方和东方大多数国家推崇备至,奉若东方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圡命的大时代的王朝湮灭在历史当中,重新换上一块不知所云的牌子,他并不热衷。
而对他来说很容易就可以接受的这一点,对赵普、卢多逊、曹彬、潘美等众多故宋老臣,乃至天下士子百姓们来说,却是大为感激,使他迅得到了民心的归附和各地将领、官员们的拥戴,国家动荡的局面迅得到了稳定。
自古王朝更迭,莫不以五德轮回为据。
杨浩当国,称之为以水德代火德,故此冠冕龙袍,施旌节旗皆尚黑色。
水,北方,色尚黑,冬十月为岁,此时恰是十月,杨浩诞于北方,再加上早些年民间传言的印证,这些无形中恰恰与之相合的特征,不只是民间百姓对杨浩天命所归深信不疑,就是许多士子文人,文武官僚,也相信这是天命。
文武百官皆着黑色官服袍带朝贺,杨浩着天子冠带,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九马,备五时副车,置施头云罕,乐舞八价,登坛受禅,接诏、策,堑,公卿、列侯、诸将万余人陪同,燎祭天地、五岳、四渎,议改正朔,大赦天下。
因为他是像柴荣继承郭威的帝国一般,沿袭先朝国号,所以年号便也不急着定下来,不需要像赵光义一样心虚,连两个月都等不得,甫登大位便匆匆忙忙更换年号,他总要等到明年元月一日,方定为新帝元年。
元佐只做了不久的皇帝,按规矩,他本该是等到明年元月一日,才可以建立自己的年号的,这时直接禅让了宴位,史书上,他这位昙花一现的皇帝,便将是年号也不曾有过一个的了。
受禅仪式完毕,又举行了燎成礼仪,燃柴火以祭山川,庆贺西夏王杨浩受禅为帝。
杨浩下诏为亡父母加封帝后号,册封罗氏冬儿为皇后,下诏立汴梁、洛阳、长安、金陵、兴州为五都,已是暗藏了迁都的玄机。
随后就是对百官的安抚和对逊位之帝的优待,册封逊帝元佐为稿王,行宋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肝;嵘王仍是歧王,王号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