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可谓是历史渊源深厚,歙县紫阳书院始建于南宋理宗朝,后随着南宋灭亡而衰败,过来正德年间再次修缮紫阳书院恢复了讲学。
可是想要进书院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仅是钱财就能够进得了书院,那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这徽州府富户不知凡几,若是束脩钱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
紫阳书院不设门槛无户籍限制,但是招生的标准却也是十分严苛的,这也是因为报名的人数实在太多。
考核包括学业在内的综合素质测试,当初王文博便是在紫阳书院没有通过考核,所以方才入了乡里的社学。
这个时候也恰好是招生的时候,每一次招生的指标乃是一百人,招取测试成绩优异的“正课生”,还会录取稍次一些的“附课生”。
正课五十人还有副课五十人,想要考核通过可想而知其难度之大。
所以说每年入学的考生都是过江之鲤,不知淘汰了多少。
好在他那大伯一家不知道他此番来的就是紫阳书院,否则定然会嗤笑上许久。
其母自然也不是让他来紫阳书院,一个刚刚蒙学刚刚完成的学童,竟然想要进入歙县学子眼里最好的学府,这难道不是一件痴人说梦的事情吗?
他认为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大的器皿其声音一定洪大,志向高的人其思虑一定远大。
若是想要得到最好的教育这紫阳书院无疑是最佳之选,即使不成功那便罢了,可是若是连尝试的想法都不敢生出又谈何去考取功名,将来入朝为官呢?
此番书院考核难,可那科举却如同登龙门相比之下更难。
范进中举都能激动的近乎疯癫,而可想而知中了进士又是何种的难度。
他抬头看去那紫阳书院的匾额就在眼前,此处外面如他这般的士子皆是聚集在门外,低声互相交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