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坐飛機去別的城市開什麼學術研討會,王宇飛自然是沒興趣的。
但京城華科院的邀請他卻是沒法拒絕的,畢竟會議就安排在了華清,而且真要算下來,王宇飛還欠華科院的情,量子研究所名義上本就是華科院旗下的研究所,他的特聘研究員身份本也是經過華科院同意的,總不能說用了人家的資料,連這點面子都不給。
人情往來是相互的,不光是道德層面要求王宇飛稍稍浪費時間這麼做,關鍵是以後說不定還有事情要麻煩人華科院。畢竟華科院旗下的研究所是很多的,海洋研究所、理化技術研究所、微電子、信息工程、納米能源與系統等等,等等,按照王宇飛對未來的規劃,雙方打交道的時候還有很多,面子自然要給全了。
當然,時間自然也是能省就省。
面對與會七名主要研究方向都是數學跟物理方面的華夏頂尖學者,王宇飛非常快的引入正題。
「我對第三常數猜想的確是有些研究的,具體就體現在我已經能解出第二,跟第三項方程。」
這次會議的保密級別很高,甚至沒有藉助任何高科技產品,所以王宇飛直接開始在黑板上書寫他的解題思路。
都是早已經想好的東西,自然沒什麼難度。
這兩個方程解決的是量子微觀世界的一些難題,說的更具體些就是在引入電子靜質量後,通過方程計算出粒子壽命跟中子質量,這也是製造量子智腦必須要用到的理論基礎。
不過王宇飛沒有過多解釋,到了這個層級,能懂,自然能看懂,不懂,王宇飛覺得自己解釋了也沒用。
當然,從理論到實踐還是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的。但誰也沒法否認,有了理論指導,在實踐過程中自然能事半功倍。
在黑板上書寫解題過程,讓王宇飛腦海中想到了曾經在省城一中時上奧數輔導班時的生活。
只是那個時候坐在下面看他解題的只是高中里的數學佼佼者,而此時坐在下面看他解題的是華夏所有人中的數學佼佼者。
真要較真的話其實也沒啥不同,終歸都是人,只是這次教的人年紀大了些。
……
陳旭陽看似專注的看著正在黑板上書寫的年輕人。
心裡的驚濤駭浪卻一直沒停過。
能參與這次會議的,包括潘文悅在內,大都是華科院中頂尖的數學家跟物理學家,而陳旭陽是對數學跟物理學研究都頗有建樹的科學家,也是華科院的副院長。
早年陳旭陽主要是研究數理的,四十五歲以後開始對量子物理產生興趣,並開始研究量子通信,華夏發射的量子衛星中有一些關鍵的技術難度就是根據他研究的理論攻克的。
可以說陳旭陽已經是全華夏頂級的科學家之一。
然而現在他覺得自己像個小學生。
因為王宇飛解題時有些步驟他感覺自己有些想不明白。
但是他卻不敢肯定對方錯了。
大概因為他真的老了?腦袋也沒以前靈活了?
其實陳旭陽之前默默關注過王宇飛,畢竟是一個解決了孿生素數猜想的高中生,他曾經還跟王宇飛間接有過交集。在王宇飛決定去華清讀書的時候,他曾經跟華清的校領導溝通過,希望王宇飛本科能選擇數學系,未來也可以接他的班,成為華夏最成功的數學家。
當時華清數學系的教授們也的確努力過,電話、當面跟王宇飛溝通過很多次,希望能這位正兒八經的天之驕子能把自己的未來當回事,正視自己的能力,選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專業。
但王宇飛當時的態度很堅決,加上高德元直接拍了桌子,最終只能不了了之。
沒辦法,王宇飛可並不是單純靠參加奧數競賽被華清提前錄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