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遊戲競技>大明逍遙行> 第89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9部分 (1 / 2)

攻。又因李景隆貪功,要瞿能等待大部隊一起進攻,錯過了時機。燕軍則因此得到喘息,連夜往城牆上潑水,天冷結冰,待到次日,南軍也無法攀城進攻了。朱棣解救永平之後,率師直趨大寧。大寧為寧王朱權的封藩,所屬朵顏諸衛,多為蒙古騎兵,驍勇善戰。朱棣攻破大寧後,挾持寧王回北平,合併了寧王的部屬及朵顏三衛的軍隊。

燕王朱棣帶著這些精兵強將於十一月回師至北平郊外,進逼李景隆軍營。燕軍內外夾攻,南軍不敵,李景隆乘夜率先逃跑,退至德州。次日,士兵聽說主帥已逃,“乃棄兵糧,晨夜南奔”。建文帝為大臣所矇蔽,反而獎勵打了敗仗的李景隆。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會同郭英、吳傑等集合兵將六十萬眾,號稱百萬,進抵白溝河。燕王朱棣命令張玉、朱能、陳亨、丘福等率軍十餘萬迎戰於白溝河。戰鬥打得十分激烈,燕軍一度受挫。但南軍政令不一,不能乘機擴大戰果。燕軍利用有利時機,力挫南軍主將,南軍兵敗如山倒。李景隆再次退走德州。燕軍跟蹤追至德州。

五月,李景隆又從德州逃到濟南。朱棣率燕軍尾追不捨,於濟南打敗李景隆率領的立足未穩的十餘萬眾。濟南在都督盛庸和山東布政使鐵鉉的死守下得以保住。

第二百零九回 南安一夢

朱棣圍攻濟南三月未下,恐糧道被斷,遂回撤北平,盛庸收復德州。李景隆在幾個月的時間內一敗再敗,建文帝撤免了他的大將軍職務,建文帝採黃子澄之謀,遣使議和以求緩攻,又任命盛庸為平燕將軍,代李景隆統兵代之以盛庸。盛庸屯兵德州,以遏燕軍南下。

建文二年九月,盛庸率兵北伐,十月,至滄州,為燕軍所敗。十二月,燕軍進至山東臨清、館陶、大名、汶上、濟寧一帶。盛庸率南軍於東昌(今山東聊城),嚴陣以待。燕軍屢勝輕敵,被南軍大敗,朱棣親信將領張玉死於戰陣,朱棣自己也被包圍,借朱能援軍的接應才得以突圍。東昌戰役是雙方交戰以來,南軍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兵敗後,朱棣總結說:東昌之役,接戰即退,前功盡棄,今後不能輕敵,不能退卻,要奮不顧身,不懼生死,打敗敵手。

建文三年二月,朱棣率軍出擊,先後於滹沱河、夾河、真定等地打敗南軍。接著,又攻下了順德、廣平、大名等地。戰爭已經進行了兩年的時間,南北交戰主要在河北、山東。燕軍雖屢戰屢勝,但南軍兵多勢盛,攻不勝攻,燕軍所克城邑旋得旋失,不能鞏固。能始終據守者,不過北平、保定、永平三府而已。正在朱棣為此而苦惱之際,南京宮廷裡不滿建文帝的太監送來了南京城空虛宜直取的情報。朱棣手下謀士也勸朱棣勿攻城邑,越過山東,以迅速行動直趨金陵,金陵勢弱無備,必可成功。於是朱棣決定躍過山東,直搗金陵。朱棣據此決定舉兵南下,直指京城。建文四年正月,燕軍進入山東,繞過守衛嚴密的濟南,破東阿、汶上、鄒縣,直至沛縣、徐州,向南直進。而燕軍已過徐州,山東之軍才南下追截。自此,燕軍士氣大振,南軍益弱。朱棣率軍突破淮河防線,渡過淮水,攻下揚州、高郵、通州、泰州等要地,準備強渡長江。這時,朱棣之子朱勁雲引番騎趕到,燕軍軍勢大振。建文帝曾想以割地分南北朝為條件同燕王議和,被拒絕。

六月初三,燕軍自瓜洲渡江,鎮江守將降城,朱棣率軍直趨金陵。十三日進抵金陵金川門,守衛金川門的李景隆和谷王為朱棣開門迎降。燕王進入京城,文武百官紛紛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擁戴下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年號永樂。歷時四年的“靖難之役”以燕王朱棣的勝利而告終。

燕王進京後,宮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說建文帝於宮中自焚而死,或雲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髮為僧,雲遊天下,傳說他於正統朝入居宮中,壽年而終;又有一說建文帝逃至東南亞,鄭和下西洋的其中一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