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知道曹云信一定不会和自己这样相安无事的处下去,作为一二把手,而且赵华也不是那种只是依靠别人势力,没有独特思维的官员。赵华在经济建设方面一定会提出他的想法,而且他只要认定的,附和后世经济发展规律的,赵华就一定会坚持下去。想法要是赵华认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意见也会坚决的反对。
就赵华的这个特性,要想和曹云信处理好关系,是压根不可能的事情。曹云信会不时的感觉到赵华是在小喧宾夺主,现在赵华在灾后重建工作的的表现想必已经让曹云信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赵华也知道,曹云信始终会表达出他的不满来的。既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赵华也不着急,只是默默的等待着曹云信的下文。
曹云信有些失望,他并没有看到赵华的愤怒,他就是想激起赵华的愤怒,然后寻找他的弱点。但是赵华并不给他这样的机会,既然话头是他主动提出来的,曹云信就必须要往下说。
曹云信继续的说道:“农村经济不应该是我们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应该把主要的经历放在城市建设上面来。我们县政府只要帮助农民恢复春耕,这样农民的温饱问题就彻底的解决,更多的资金应该投入到城市建设当中去,城市建设上去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会大幅度的提高,到那时候我们再来发展农村经济才是我们榆林县当下应该走的路。”
曹云信说的很自信,赵华也知道这是很多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从效果来看,这样的模式虽然有很实际的效果。但是从赵华的角度来看,并不是这样。东部城市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发展,最后不断的扩张城市的规模,使得很多的农民住宅农田被政府征用,而得到了一笔不菲的补偿。从而促进了整体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东部城市具有强劲的经济发展的后劲,他们的经济发展一定会达到一定的规模。
但是在中西部这样的模式是不可取的,中部城市的发展后劲不足,即使城市投资规模再大,依然不能向东部那样的发展。尤其是像榆林县这样的县城,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头大尾巴小,结果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还不会引起什么社会问题,但是同一地区的贫富差距却是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毒瘤。
另外对于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于地方来说也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对于中西部地方来说,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是二条相互协同的腿,要是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这偏颇,这个地方就成了经济上面的瘸子。所以在赵华看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同样的重要。
而且县政府的经济规划也早就对外公布了,很多农民都盼着政府能够给他们建立果园和养殖场,要是这个时候拿下这些规划的话,怎么可能可能让群众能够接受。二百万的资金在城市建设中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但是在农村这个作用可就大了去了。
赵华说道:“曹县长,二百万的资金在城市的建设当中可能连修一条路的钱都不够。但是在榆林县农村地区,每个村都建设一个果园一个一个大型的养殖场,也用不完这二百万,要是乡镇经济在支持一点,我相信一百五十万的资金完全的够用了。当然对于城市建设也不能放松,但是城市建设不是一二百万就能解决的事情。”
曹云信没想到赵华当面就反驳了他的意见,虽然内心十分的气愤,但是并没有表现在自己的脸上。他说道:“经济建设就是积少成多,这二百万可以建设一条路,那二百万可以建设一个项目,就能使得整个城市的面貌发生了改变。”
赵华并没有退让,在这个问题上他也不可能退让的,但还是表现的心平气和的说道:“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是一个地方二个共同的支柱,这二个柱子共同的撑起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在我们榆林县,农村人口占据着95的比例,他是我们榆林县经济的基础。所谓万千大厦平地起,但是所有的高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