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来说,算得了什么?我推广教育,改善的将是我整个国民的素质啊!”威廉一世的儿子弗里德里希大帝继位后,坚决贯彻义务教育的基本国策,于1763年8月12日亲自签署了世界上第一部《普通义务教育法》。普鲁士元帅毛奇在普法战争胜利后曾经自豪地说:“普鲁士的胜利早就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了。”
一些西方教育史学家认为,德国的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早于法国100年,早于英国200年。德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成功刺激了法国、英国、美国等其他大国,各国参照德国的国民教育制度建立了自己的国民教育体系。早于中国近350年,中国的国民教育制度虽然自民国起开始,但真正建立起来则在共产党时代。德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19世纪60年代,适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时,普鲁士还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柏林大学。国王威廉三世把豪华的王宫捐献出来作为大学校舍,同时保证国家必须对教学和科研活动给予物质支持,但是不得干涉教育和学术活动。柏林大学的活力与人才培养,为德国强国梦想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也为全世界现代大学模式开了先河。 下面我们来看看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工业革命的扩散(六)
上面谈到了德国的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的同时也开始了高等教育的改革,说道德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就不能不提到威廉&;#8226;冯&;#8226;洪堡。威廉&;#8226;冯&;#8226;洪堡(1767年6月22日—1835年4月8日),生于德国波兹坦,1787年与之后成为知名科学家的兄弟亚历山大一起进入现今的奥德法兰克福欧洲大学;一年过后两人又一同转学至哥廷根大学,一直到1790年两人才分别展开自己的生涯。1809年2月起,洪堡从外交官调任为普鲁士王国内政部文化及教育司司长,掌管普鲁士所有的教育文化事务,在他短暂的任期内,洪堡重新改革了普鲁士引以为傲的义务教育制度,让所有阶层的子女都有相同的机会接受教育。而他另外一个更大的贡献,则是依照自己“研究教学合一”的理念,于1809年创办了柏林大学。二战结束后柏林大学改名为洪堡大学,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改革家。
柏林大学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可以说是世界学术的中心。许多知名学者、政治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产生过29位在化学、医学、物理和文学等领域的诺贝尔得主,成就惊人。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就出自柏林大学,他是1901年获奖的荷兰教授雅可比&;#8226;亨里修斯&;#8226;凡霍夫,因研究出化学动力学定律而获得诺贝尔奖。在二战以前柏林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都多。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普朗克,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神学家施莱马赫,法学家萨维尼都曾在此任教。与此同时,共产党理论的创始者*、恩格斯都曾就读过柏林大学,其他曾在此就读过的还包括欧洲议会主席舒曼、哲学家费尔巴哈、著名诗人海涅、铁血宰相俾斯麦及作家库尔特&;#8226;图霍尔斯基等。
关于洪堡的教育思想,洪堡认为所有教学的重点不是授予学生各种知识,而是锻炼学生的量,包括锻炼记忆力、增强理解力、提高判断力、发展理性、养成纯洁的德性、培育起宗教感情等等。洪堡反对填鸭式教学,他在1809年给歌德的信中写道:“我带着很大的兴趣读了裴斯泰洛齐方法的报导。不过我觉得评论员太宽宏大量了。请您亲自告诉我,如果所有儿童一连30年诵读:眼睛长在额下,2乘2等于4,正方形4条边相等,等等,那么人将成为什么呢?我很担心,由于人们特别想改良低级学校,恰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