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部分 (1 / 5)

此时大鱼号正行进在前往百慕大三角的航线上,这里已经处于热带海洋的位置。在海面上,经常会有许多弱小的热带涡旋,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这就是台风的“胚胎”。因为台风总是由这种弱的热带涡旋发展成长起来的。

其实本来这没什么。但是问题是,洪大力打了两个喷嚏……

就在他的大鱼号周围的海面上。这里足够广阔,又是热带洋面,海水表面温度高于26。5c,而且在60米深的一层海水里。水温都超过了这个数值。广阔的洋面是形成台风时的必要自然环境,因为台风内部空气分子间的摩擦,每天平均要消耗3100…4000卡/厘米**2的能量,这个巨大的能量只有广阔的热带海洋释放出的潜热才可能供应。另外,热带气旋周围旋转的强风,会引起中心附近的海水翻腾,在气压降得很低的台风中心甚至可以造成海洋表面向上涌起。继而又向四周散开,于是海水从台风中心向四周围翻腾。

而本来,这样的环境只是有可能会形成台风,并不是一定会形成台风。

在台风形成之前。是需要一个初始扰动的,就像一个弹簧振子,不给它一个扰动它是不会振动的。

而洪大力的那两个喷嚏,就正是这初始扰动!

先是大鱼号周围有一个非常弱的热带涡旋存在。

我们知道,任何一部机器的运转,都要消耗能量,这就要有能量来源。台风也是一部“热机”,它以如此巨大的规模和速度在那里转动,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要有能量来源。

洪大力的这两个喷嚏吹出的气,融合到了那非常弱的热带涡旋,让非常弱的热带涡旋稍微强了那么一点点点点点,而且开始非常非常缓慢的移动。

这个热带涡旋里面,气压本身是比四周低的,洪大力的这两个喷嚏融合进去之后,涡旋移动,气压逐渐变的更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开始促使台风这部大机器运转。

当大鱼号航母前进了十几海里的时候,因为洪大力的那两个喷嚏所影响到的热带涡旋,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大约二十几厘米的直径。

要说二十几厘米的直径,在茫茫的大海上,实在跟人头顶上的一跟头发那样的比例更小一些,可是我们知道,事情都是在发展的——刚好这里是热带洋面,水温非常非常合适,高温高湿的热带洋面供应水汽,空气强烈上升,产生凝结释放潜热过程,台风已经初步形成。

而只是这样,这个小小的涡旋,还不足以产生任何的危害,很可能稍微遇到一丁点的干扰,便会就此永远的消失在大海之上。

但是真正的问题是,这个时候,说巧不巧的,刚好一阵海风吹过,这就造成了更加剧烈的反应——海风融合进了涡旋之中,而海风带来的低气温更加增加了涡旋之中温度的差距,于是这个小小的热带涡旋变的越发的壮观了——从二十厘米左右的直径,很快增加到了一米左右。

这个时候,这个小小的热带涡旋,移动速度越发快了,大约一个多小时以后,它又刚好那么说巧不巧的,移动到了非常适合台风产生的纬度上——台风的形成,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故台风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个纬度以上。这个热带涡旋,就刚好处于这个纬度上面。

由于地球的自转,而产生了一个使空气流向改变的力,称为“地球自转偏向力”。那个热带涡旋移动到这里的时候,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周围空气很难直接流进低气压,而是沿着低气压的中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此时,这个小小的热带气旋,又大上了那么一点点,已经达到了两米多的直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