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穿越因缘> 第71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部分 (3 / 4)

是种地之后的种种因缘,才使“没有的果”产生。但是,“没有的果”就象虚空一样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因又是如何让它诞生的呢?在极细微的微观世界中观察,只能说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没有一个因能让“没有的果”诞生。所以,果是不生的,不生就不可能存在,不存在就不可能消灭。这就象一个人若没有诞生,就不可能存活;若没有存活过,也就不可能有死亡一样。

(四)法无我的观修次第

修法时,我们闭着眼睛认真地思维之后,深深体会到一切法都是“不生、不住、不灭”的,眼识、耳识、鼻识等以前认为实有的东西实际上是没有的,然后心就专注在空性的境界当中,如前所讲,这叫作观修空性,对于初学者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观修只是静坐,虽然心里不起任何杂念的境界有可能保持很久,但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和意义。前面曾经提到过,动物冬眠的时间也很长,却没有什么功德。心里没有正知正见只是不起念头,则毫无意义可言。当我们深度睡眠的时候同样没有思维,人昏迷时也没有思维,可这些有什么作用呢?没有!在**和无**中,天人不是在一天两天,而是在很多劫当中都能不起一个杂念(学过《俱舍》的人知道,“劫”是一个时间概念,就人类的时间而言,是难以统计的极其漫长的时间),但是,他们还是没有得到解脱。所以仅是追求静心这一点并无用处,还需要有正知正见。

对于初期的修行人来说,正知正见是通过思维而获得的。当然,学密宗的人通过气脉明点的修法或是大圆满的窍诀,也许无须通过如此复杂的思维就可以轻松地证悟。但是,这种轻松地证悟是需要条件的,要在修加行、积累资粮等众多因缘具足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若因缘不具足也没有那么轻松,所以观修是非常重要的。

观修的含义是指,在没有空性感受的时候去思维,有了感受时就不再思维,心在这种境界当中安住下来,当境界消失的时候又去观察。通过中观的修法对空性有了较好的了解和体会后,再修大圆满的窍诀很快就可以证悟。因为,中观的修法已经为修大圆满铺路、奠基了。如果没有这样的过程,除非是根基非常成熟的人,否则一般的人会因执着极其浓厚而很难在一刹那间证悟。仅仅通过中观的修法也是可以证悟的,但与密宗的窍诀相比,其速度是很慢的。

这些是中观抉择“法无我”的修法。“法无我”的修法在中观的论典里有很多,今天只是从因、果、本体这三个角度来抉择诸法不生、不灭、不住。不生不灭是物质的本体,是实在的;有生有灭是物质的现象,是虚幻的。但我们不能以空性为由而不取舍善恶因果,这是很大的错误;也不能以存在因果为由而执着不空,这同样是很大的错误。二谛必须圆融才谈得上是中观。

在人无我的修法里提到过,现在有些居士听到禅宗里面讲不执着,便对放生、念咒、拜佛、因果的取舍,统统说一句“不执着”(意思是可以不做这些)。“不执着”是最后的境界,现在我们怎么能够不执着呢?!从前,和尚摩诃衍到西藏桑耶寺讲禅宗时就是说一切都不要执着。一些西藏人听信其言,导致寺内原有的供佛传统突然间断,佛像前居然已经断了供品。这种做法实在让很多有识之士难以接受,他们就迎请了噶玛拉西拉——一位印度的中观论师来与摩诃衍辩论。为什么要与他辩论呢?因为他不讲究次第,而只说一句“不执着”,这会误导很多初学者。

如果能够证悟,就可以不执着,但这是需要过程的;如果没有证悟,刚开始时就不执着于思维、修加行和因果的取舍,那么就如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里所阐释的那样:如果“不执着”就可以解决问题,那么所有的众生在修行上都是不执着的,但他们却并没有解脱。所以,我们既不能堕“有边”,也不能堕“无边”。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