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有了河水干涸的前例,那京都里来的大官也强调过不能用井水来灌溉,村民们倒是没敢用,只是提些少量的水浇浇菜地什么的。大家现在都是靠吃存粮过日子的,一般秋收的粮食交掉税,还要留下全家一年的口粮,能剩了去卖钱的也不多。村民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也不过是混个吃饱而已。
村长去了一次镇上,给村里人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因为干旱,朝廷减免税收,三清村两年可以不用交税。但是问题也是接踵而来,去除留种的,大家手里的粮食都不多了。那还是前些年风调雨顺,一般人家都有些富裕的粮食和铜钱,但是眼看今年的收成无望了,村里好些人都开始去镇上买粮食了。镇上的粮食价格也是节节攀升,糙米、白米价格都几乎翻了一番,就这还供不应求。附近的几个村子都遭了灾,大家都去买粮食了。
杜伟铭看着这些天村民们都纷纷去镇上买粮食,可是还有好些人买不到。好像有些无良的米商把粮食屯了起来,所以这几天大家一清早就赶着去米店买粮食,可是还有好些人空手而归。这个样子下去,肯定得有问题。
杜伟铭家里的米倒是还能吃段时间,上次自己买了不少糙米,景源来的时候也买了好些白米。只是杜伟铭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如果当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时候,暴乱肯定就要发生了。
果然没多久村里就出现了些灾民,是从旁边的州县逃荒过来的,一路上那就是蝗虫过境啊,什么树叶、草根的都给吃了。可是真正能够逃到三清村的也不多。三清村因为比较偏僻,离平福镇还有好些路,平时到村子里来的陌生人倒真没有。这也是为什么刘景源出现的时候,大家才会特别好奇。
村长看着架势没有办法,灾民大概有二三十人,倒是青壮年比较多,要么就是小孩和妇女,老人只有两人。村长提议让他们暂时先住在广场上,现在天还有些热,搭了几个草棚子给他们暂住。如果这些人饿了是什么都干的出来的,村里的老人看着这样的情况也是连连摇头。官衙到现在都没有发救济粮,村里自己粮食也不够,要多养这么些人也不可能。
还是村里的老人提议,要不家家户户有能力的先那些粮食出来,地里的庄稼像是玉米什么的也肯定是没什么指望了,愿意就让他们拿些这个煮着吃,总比吃草根树叶强吧。最重要的是如果什么都没有,说不定就要去村里偷、抢,到时候局势更加难以控制了。
村里有些人反对这么做,没肯出粮食,大多数人家还是同意了这样的做法,多多少少都拿了些粮食出来,杜伟铭也让周文拿了3斤糙米过去。最后也凑了一些。村长拿去交给了他们中的头叫连大,这个连大倒是个有本事的。看到村长这么做,保证这些人不会去村里做坏事。连大每天都让两个妇人煮些粥,添些野菜什么的,先给老人孩子妇女吃,最后才是青壮年们。坐吃山空也不行,自己就带着些小伙子去山上打猎,没去三清村的后山,而是去了更远的地方,倒也打了些山鸡野兔什么回来。有时候连大去打猎的时候会碰到王武,也会说上些话,王武回来的时候也和杜伟铭说了几句。
只是灾民好像越来越多了,广场上的草棚子也越来越多。村里总共也就不到两百人,而流民已经有四五十人之多了。后面来的人,村民们也没再捐出粮食,自己吃饭都不够,哪有余粮给别人啊。灾民多,问题也就多。这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就发现有人去偷村民们地里的菜。一开始还好,只是少量的,村民们也就没多说什么。也是后来不行了,田里的土豆红薯还没长好就有人把他们挖了出来,这下村民们不干了。大家也还指望着这些粮食呢。
冲突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村民们要求这些灾民搬出村子,村子里不欢迎他们继续居住了。冲突也从小范围的争吵渐渐上升为武力冲突,村长也无力,去了官衙请衙差,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