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武侠修真>我道自倡> 第100章 秉烛讲完《道德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章 秉烛讲完《道德经》 (8 / 9)

远徙,就不必乘坐舟舆。“虽有兵甲,无所陈之”则是反对战争,倡导和平。“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也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成了“要愚民,让他们倒退到原始人那样,记数都全靠用绳子打结来记。”,而是希望人们能归于淳朴,不耍心机。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是说要让人民安居乐业,过好生活。从“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来说,老子是注重发展民生的。他希望人民能够吃好、穿好、住好,这肯定算是提倡发展人民生活所需的物质文明的嘛!从“乐其俗”上看,老子也应该是认同发展民间文化活动的,也算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嘛!老子前面章节中所反对的不过是统治者们玩的那些“歌舞升平”与收藏赏玩奇珍异宝的奢侈生活罢了。所以,从这些来看,老子前面所提那些的本意肯定不是要使社会倒退到落后的原始社会状态了噻。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儿说的不相往来并不是真的不交往,而是不产生政治经济上的纠纷,互不干涉内政。当然,若理解成闭关锁国,老子这提法就太纯粹太理想化了,自然就是欠妥的。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此章是整部《道德经》的结束语。老子说自己是一腔善言,不想与人辩驳,希望统治者能够采纳,并精炼地总结了天之道与圣人之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说自己的话虽然不大中听,但是“信言”,所说的是真理。“信言”就是值得相信的真诚的话。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这句是老子的表态,是说他自认为自己所说的是“善言”,没必要进行辩驳,也不会去与人争辩。潜在有“你信就信,不信拉倒!”之意。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是老子紧承着前面句话说自己不屑与人辩论的道理。他认为自己是有真知烁见的,没必要与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人辩论。

老子所言的博者,或许就是指统治者所“尚贤”的那些人吧。这些“贤人”,做起知识广博,什么都知道的样子,也的确可能有些小聪明。但在老子眼中,或许他们都是些没有真知灼见的人,只会道听途说些来夸夸其谈,以显示自己的渊博,赢得统治者的青睐而已。就算他们利用自己的小聪明为统治者所出的谋、划的策,也偏离大道甚远,只能起到为虎作伥的作用罢了。反而会把社会发展方向越带越歪!

西汉儒官袖手空谈成风,只会故作显示自己品格高尚,知识广博精深,然而百无一用!东汉未儒官也承此风,但加上研究相术玄学之类的了。喜欢评价人以及清谈,遇事也百无一用!这些人不正是当时统治者所尚之贤么?

老子此语,也许就是想到自己的理论可能会遭到那些人群起攻讦而先表个态吧。事实上两千多年来老子理论一直卓尔不群,还真没几个“贤人”敢对其攻击否认的!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老子这话是说圣人不会去累积财富,有了财物都是为别人准备的。正因为此,他们才会拥有更多。老子还是希望统治者要像圣人那样抱着无私之心来对待天下人民。

财物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源。它是能兑换人力物力的。所以,除个人生活消费之外所积占的财富,若不能交给需要的,用得着的人使用,就是一种浪费。于社会而言,与奢侈挥霍造成的浪费同样是有害的。所以人类社会发展起来了商品交换,就是要把自己多余的用不了的财物去交换自己需要的而又缺少的东西。当然,自己方方面面都够了还有余的,就是我们心中的自己所积攒的财富了。

对于这部份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