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武俠修真>我道自倡> 第62章 狂講《道德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2章 狂講《道德經》 (1 / 8)

清風看我神情有些凝重,便催促道:“你明天就要走了。乾脆抓緊時間,多講幾章。我曉得大意後,再自己好好對照原文想想,也便成了!”

他既如此說,我便不再管他有啥感觸沒有了,一口氣不停地直往下講: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而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這章說來極其簡單,就是勸告統治者要抱朴守一,成就人生至譽。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而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老子常以“一”代指道,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是泛泛而言的說:天得了道就能清朗,地得了道就平寧,神得了道就靈驗,山谷得道就能充盈,眾生得道才得以生存,王侯得了道才可以成為天下楷模使天下端正(“為天下正”的正,與“以正朝綱”的正都有端正之意)。

“以致之也: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這是從反面說不可失道!這句省略了“如果失道”幾個字。即:如果失道,就會導致:天不得清朗,恐怕就要崩裂消散;地不得安寧,恐怕就要被廢棄;神不靈驗,就會被消滅(取消,不再供奉,不再相信);侯王不能成為天下人的楷模,(其國家)就會一蹶不振(他自己也將沒有國際地位)。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老子在此借歷來侯王的謙稱的由來重申其“以下而上,以不尊而尊”的策略。貴以賤為根本,也含有賤才是貴的“一”之意,要實現“貴”,就得守“賤”。高以下為基就沒得啥子好說的了,沒有下面的堆積起來,怎麼能實現上面的高高在上呢?所以說侯王們歷來自稱“孤、寡和不穀”,這不就是以賤為本麼?不是嗎?(“不穀”即不育,還是孤家寡人之意)。雖然在此老子只是附會侯王的自謙而說“貴以賤為本”,但也暗含了“以民為本”的思想。老子為統治者提供的“守賤而貴”的策略,其實也是堅持“以民為本”的治國方針!老子認為這樣做才是守了道的。

“故致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所以,致高榮譽就是不要榮譽,與大家一樣平凡。做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因此,沒必要做起光潔如玉的樣子。琭琭,珞珞都是玉石的稱呼。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這章其實是在說“道”,至於為啥歸於《德經》,可能因為老子是想從此基礎出發在緊接著的幾章中來論證“守柔止損”的道理吧。

“反者,道之動。”“反”同“返”。就是說道的執行軌跡是迴圈往復的。古人透過晝夜交替往復及四季流轉輪迴來看待世界的變更,從而得出如此結論。他們不光認識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迴圈,也認識到了今日不同昨日、今年不同去年的發展變化的,因此有了迴圈漸進發展的觀念,故稱為“道之動”。古人太極圖案中的陰陽魚,也是互相首尾相逐,呈迴環遊動之態的。所以,古人的智慧,也的確令人佩服!

“弱者,道之用。”是說“道”作用於世界,是十分微弱而柔和地作用的。它不會驟然發作,只會讓事物循序漸進、自然而然地發生改變。因此,老子希望統治者在治理社會時也要抱著柔和的態度來。這就是老子後面一再重申的“柔弱勝剛強”、“守柔曰強”的理論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