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让人觉得不近人情,也不能与下属称兄道弟,不分彼此。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
法国总统戴高乐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他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任何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以上。他认为,这样的调动能够与自己的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感,避免年长日久后,这些身边人以亲信的身份居功自傲,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
距离产生美,只有把握好社交距离的尺度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人际交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既能避免因为太陌生而产生疏远感,也能避免因为太亲密而带来的防备与尴尬;与员工保持恰当的距离,不要疏远,也不要过于亲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21。 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效应:自己人,一切好商量
1860年,林肯作为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他的对手是大富翁道格拉斯。道格拉斯租用了一辆豪华富丽的竞选列车,沿路宣传演讲。道格拉斯得意洋洋地说:“我要让林肯这个乡巴佬闻闻我的贵族气味。”林肯面对此情此景,一点也不惧怕,他登上朋友们为他准备的耕田用的马拉车,沿街发表这样的竞选演说:
“有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和三个儿子,他们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办公桌子一张,椅子三把,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
正是这一句“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深深打动了选民。他们对林肯产生了“自己人“的感觉,从而对他大力支持。后来,林肯在选举中胜出,顺利当选为美国总统。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彼此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近似之处,而将对方引为“自己人”,从而建立起亲切友好的关系。这时,如果其中一方向对方宣传某种观点,提出某些要求,另一方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便是心理学上的“自己人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要求时,需要将对方视为“自己人”,让对方觉得我们是站在他的立场上说话,真心地为他着想。这样,双方的心理距离拉近后,对方自然就会消除戒备之心,容易接受我们的观点和看法。
俗话说:“是自己人,一切好商量;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规矩办。”面对同样一个观点,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人说的,接受起来比较容易;相反,如果出自厌恶的人之口,就会产生本能的抵制和抗拒。
在生活中,很多人已经不知不觉地利用了“自己人效应”,迅速拉近双方的关系。当我们有求于别人时,通常会先跟他“套近乎”,询问一些个人经历,有时会惊奇地发现彼此竟有很多相似的爱好。接下来,再说出自己的所求之事,对方便容易欣然应允了。
“自己人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它又具有哪些特质呢?一般而言,这个效应具有可接近性、相似性、互补性和相容性的特征。空间距离较近的双方,接触的机会较多,容易互生好感,彼此引为“自己人”;与自己的性格相似、有共同语言、爱好相同的人较易成为“自己人”;双方的需要、期望等可以构成互补关系的双方也可能发生“自己人效应”;包容大度的人容易被别人接纳为“自己人”。
心理学家纽加姆于1961年曾做过一个实验,证实了空间距离、态度和价值观对“自己人效应”作用较大。实验者征集了17名大学生,让他们住在一起。在他们进入公共宿舍之前,实验者测定了他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