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时间,京汉大学京华商学院的郑泽兵教授没有去吃饭,而是坐在办公室里带着眼睛仔细研读着手头的一篇论文,打印论文的稿纸抬头标注着海州区数学建模竞赛的字样。没错,此时郑教授正在读的就是宁清的论文。
本来宁清的这篇论文是到不了他手上的。
虽然郑泽兵本就是今年数学建模竞赛邀请的评审委员会专家之一,不过他是国赛的评委。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永汉共和国各个市州自行办的选拔赛其实并不能算正式比赛。
虽然题目都是组委会统一的题库,但选拔赛的评委们都是各地区的教育部门自行邀请一些本地大学的教授,然后报到大赛组委会这边,说白了就是走个过场。
这也是选拔赛脱颖而出的队伍,在来国赛之前还能重新组队的原因。尤其是对于高中组的教练来说,能通过相对正式的选拔赛,来对每个组孩子们的能力重新做评估,然后组成更有竞争力的队伍参加国赛,为学校跟个人争取荣誉。
宁清的这篇论文是郑泽兵一位在海州大学做数学教授的老同学付海权发给他的,邮件中的原话是:“老郑,今年数学建模竞赛发现了一组很不错的苗子,你看看他们的论文,算是个什么水平。”
说实话,郑泽兵真就是看在老同学的面子上,才专门抽出时间阅读这篇论文的。
一般的情况下,京州里各大高校任职的教授们是不太看得起地方高校那些普通教授的,京州那些名牌高校的教授更是如此。京州毕竟是首善之地,许多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
同样,京州的高校每年分蛋糕的时候,也总能借助地利,分到最大的那块蛋糕。这就保证了这些高校有足够的资源去发展师资跟各种能提升高校教育水平的实验室跟仪器。无形之中,自然也抬高了京州高校的地位。
不过这位老同学的面子还是得给的。
而且郑泽兵的这位同学也不算普通数学教授,付海权今年49岁,但在十一年前也就是三十八岁那年就已经评上了国家级的优秀科学家,现在还在数学研究一线。如果不出意外,海州大学又愿意再为他这位同学堆堆资源,有很大概率能在五十五岁左右评上永汉共和国科学院院士。
但不管如何,此时的郑泽兵是抱着挑毛病的心态阅读这篇论文的。从付海权发的邮件措辞,他盲猜这篇论文大概出自老友海州大学带的本科生之手。他们这一代人成就大概也就那样了,都懒得相互攀比了,平日里比比带的学生倒也不失一种乐趣。
不过在读了几页之后,郑泽兵心态还是变了些。
论文演算跟论证过程,逻辑极为缜密,思路非常清晰,他想挑些毛病,取笑一番老友竟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而且行文极为老练,压根不像是本科生的手笔。尤其是算式跟编程部分,以他的水平都很难找出问题来。把论文看过一遍之后,郑泽兵甚至怀疑老友是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帮自家学生作弊了。
花费了整整两个小时,阅读完论文,郑泽兵将论文放到一边,然后摘下眼镜,拿起了办公桌上的手机,直接给付海权拨了过去。
没多久电话便接通:“喂,老付,我,郑泽兵。”
“哈哈,知道是你,你要对自己有点自信,我还没删你号码。”
“你就贫吧。昨天你发给我的论文,我已经看过了。怎么?你是想推荐你这个学生来读我的研究生?你的学生打算往经济这块发展?”
“哎,老郑,先不谈这个,嗯,我记得你之前一直很反对数学建模竞赛让高中生参与的,对吧?”
“是啊,我现在也反对!高中生做个奥数题锻炼数学思维了就够了,搞什么数学建模竞赛?让高中生设计程序,写论文,你说这不是乱弹琴吗?现在一帮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