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部分 (1 / 4)

�簿渴裁粗柿希渴裁囱�剑砍苑挂�屎峡谖叮��籼艏鸺鸬模�饩褪巧�栏�尽�

诸位想想看,我们穿衣、吃饭是不是攀缘?佛菩萨穿衣、吃饭是随缘。古德说得好:“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怎样是造新殃?攀缘就造新殃,随缘就不造新殃。所以大家要时常记住,十大愿王之“随喜功德、恒顺众生”。修行必须依真智慧(明)为总纲,下面的细目,一一都是以智慧为根本,这就是佛法。如果没有真智慧作总纲,则所修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世间法。

若是依真实慧随缘,一一法皆是佛法,穿衣吃饭都是佛法,待人接物也是佛法。若用攀缘心,则天天念经、拜佛、弘法利生都是世间法,都是生死根本。用攀缘心弘法利生,依然是生死根本,确实是生死根本,只在人天里修一点痴福而已。

此处所讲的句句真实。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会用随缘,而不用攀缘,则你行的就是“菩萨道”,修的就是“无上菩提”,即是古人所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如果法法攀缘,则一切法皆非佛法。祖师这几句话的意思很深,希望我们能依照《了凡四训》来修行,事相上要照这样做;再用随缘的心,那就是行菩萨道,《了凡四训》变成无上醍醐。本来是世间的福报,结果变成出世间无漏的福报,这真是不可思议。所以这一句‘明为总纲’非常的重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行的别目。

修身。正心。诚意。致知。皆所以明明德也。

这些功夫有深浅,有次第、有目的,其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恢复我们的明德。

倘自心本有之真知。为物欲所蔽。则意不诚而心不正矣。

我们的‘意’为什么不诚?‘心’为什么不得其正?就是面对五欲六尘,我们做不了主,被它牵着走了。换句话说,五欲六尘是你的主人,你是它的奴隶,它叫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自己没有一点自由,身不由己,为境所转,所以意不能诚,心也不得其正!还是刚才一句老话,心离不开攀缘,所以心被境界牵着走,作不了主宰。随缘就作得了主,不被境界牵着走,在万物当中自己作主,这才是“诚意、正心”。见到好的吃,就想把它得到,心就被贪欲境界牵着走;见到好玩的,也想得到,心被好玩的境界牵着走,心那里会有诚!那里会有正呢!甚至于此地有一部很好的经书,我们看了很喜欢,也想得到,这心被佛经牵着走了,心还是不诚,还是不正。为什么呢?佛经还是一物。见到释迦牟尼佛来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心里要是欢喜、高兴得不得了,马上顶礼膜拜;你还是博地凡夫,被释迦牟尼佛的幻相牵着鼻子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禅家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道理在那里?就在不被他牵着走,心里头一尘不染;要是动一念,“佛来我斩他,魔来我斩他”,还是被牵着走。既然碍不了事的时候,你斩他干什么?动一念就是攀缘。

请细细想想这个味道。我们还想真正学佛,真正培养自己圆顿的根性,要从那里修练起呢?要从万境上不动心练起。也就是说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像《楞严经》所谓的“用根不用识”。根不会用,用识也不妨,不要用心所。我用心王不用心所,这也就很了不起,那跟明心见性,就隔一张纸而已,很接近。可是我们现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真性不会用,心王也不会用,心所当家。展开《百法明门》,五十一个心所当了家,五十一个心所作主宰,所以是处处攀缘、时时攀缘、念念攀缘,无时无刻不在那里造罪业。那一天才能离得了轮回!那一天才能得到解脱呢!纵然是修福,未必是真福!怎么说不是真福呢?我们对于什么叫做福?什么叫做罪?实在是分不清楚。往往把罪当做福,把恶当做善,把邪当做正,自己搞不清楚,还以为做了很多好事。这是愚痴,这是无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