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頁 (1 / 2)

如今的朝廷,不值得他們投入那麼多心血。

「文若可算想通了。」郭嘉遠遠趴在另一邊兒,眸光幽幽看著他們,如泣如訴看的人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主公為了文若這句話,足足給長安那邊送了六千石糧食,朝廷連續幾次要多少主公給多少,你瞧,王司徒如今已經把咱們主公當成糧倉來用了。」

荀彧頓了一下,目光在他們家主公和郭奉孝之間來迴轉了好幾次,揚起唇角笑的溫柔,「彧與奉孝相識多年,竟不知奉孝會如此為好友大費周章。」

原煥把他面前的酒樽滿上,仗著荀彧不會朝他發火,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說道,「文若莫怪,我與奉孝深知文若品行高潔,如此行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言下之意,法子是他和郭嘉一起想的,郭奉孝一點也不無辜,不要放過他。

作者有話要說: 郭嘉(痛心疾首):我那純善溫良的主公哪兒去了?

第71章 舉世皆濁

——顏子既沒,能備九德,不貳其過,唯荀彧然。【1】

對荀彧這樣仁以立德、明以舉賢、行無諂贖、謀能應機的君子,原煥是生怕他走上史書記載中的老路,即便有很多方法可以擺脫朝廷的牽制,他也還是選了最穩妥的一種。

只要能讓荀彧想明白,再多的錢糧花出去都是值得的。

史上曹老闆能統一北方和孫劉形成三足鼎立之勢,荀彧功不可沒,正是有荀彧長期堅守在大後方,曹操才能沒有後顧之憂轉戰四方。

汝南、潁川、南陽三地幾乎是大漢所有人才謀士的儲備地,荀彧出身名門,年少時便被何顒譽為「王佐之才」,在袁紹權勢鼎盛的時候轉投當時並不起眼的曹操,可以說是驚掉了一群人的眼珠子。

於曹操而言,沒有荀彧,大概就沒有後來那個稱雄北方的曹公,兩個人亦師亦友,曹老闆身邊謀士如雲,細數下來,最重要那幾個幾乎都是被荀彧引薦而來。

被稱為謀主的荀攸荀公達,奇謀百出的郭嘉郭奉孝,治世有方的陳群陳長文,還有位列三公的鐘繇鍾元常等人,都和荀彧關係匪淺。

曹操年輕時立志匡扶大漢、以身報國,荀彧看重的就是他這一點,朝廷黑暗,皇帝昏聵,荀家文若對天下大勢洞若觀火,輔佐曹操、迎奉天子、征討袁紹,幾乎曹操所有的重要決策都離不來他的身影。

曹操一統北方之後說過,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荀彧也擔得起這般讚譽,沒有荀彧的堅守,早在曹操攻打徐州為父報仇、兗州張邈陳宮幾乎全州反叛時,曹操就沒了安身之處。

王佐之才,前提是要有王可以輔佐。

世事無常,經過多年征戰,那個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的曹操改了志向,以仁義為行事準則的荀彧卻沒有變。

——本興義兵,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2】

君臣相互扶持二十多年,他跟隨曹操出生入死,卻在曹操要進魏公、加九錫的時候鬱鬱而終,兩個人共同患難幾十載,到了最後,卻自己把自己逼到以死明志的地步。

荀彧一心彌亂濟世,所作所為基本都站在黎民百姓的立場上,曹操不聽勸,荀彧固執,兩個人誰都不肯退讓,無可避免要走向那一步。

原煥輕嘆一聲,荀家文若是心存天下的溫良君子,生逢亂世,民方塗炭,舉才不以標鑒,籌劃不以要功,有人對曹操不利,他嘔心瀝血為曹操籌謀,曹操想篡漢室,他也做不到看著輔佐多年的主公背上謀逆之名。

局勢愈發混亂,長安朝廷完全沒有濟世安民的意思,比起匡扶漢室,他們最好站在黎民的立場上,畢竟看現在這情況,匡扶漢室和救世濟民已經是對立。

好在結果不錯,這下可以放心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