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7頁 (1 / 2)

衛固坐正身子,提起關中的現狀有滿肚子話要說,他到長安之前是個不善言辭的人,在皇帝身邊當了幾個月的黃門侍郎,現在罵人的話可以連說三天不帶重樣兒。

不是他特意學的,而是宮裡上下都在罵,他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學會了。

要說罵什麼?當然是那禍國殃民的王允王司徒!

天子居於深宮,外面的消息都是從旁人口中聽到,盧尚書病逝之後,楊司空也病倒了,能夠教導皇帝的兩位老臣都沒法進宮,能傳遞消息的就只有隨侍宮廷的其他人。

他身為黃門侍郎,這種事情自然是當仁不讓,便主動承擔起每日給天子匯報消息的活兒。

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才知道王允的行事有多喪心病狂。

他從河東來到長安時,關中百姓的日子過的雖然艱難,但是好歹能活下去,所有人都在等夏種,只要沒有戰亂,他們下一季收成就能保住,只要能保住一季收成,接下來一年的糧食就有了。

朝廷免除他們一年的賦稅,留下來的那些糧食足夠他們度過青黃不接的時候,甚至不用像以前一樣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那會兒的百姓數著日子期待耕種,誰也沒想到朝廷只是表面說的好,實際上根本沒給他們留安心耕種的機會。

長安附近的城池郡縣在董卓遷都之後遭受洗劫,很長時間都沒有恢復過來,如果沒有那些從洛陽遷過來的百姓,關中一帶到現在依舊是千里無雞鳴。

天子仁慈,知道百姓日子過的艱難,為了安撫百姓特意開倉放糧,百姓缺衣少糧已久,連續幾次開倉放糧保住了不少人的性命。

可是接下來,王司徒每次都以糧倉無糧的理由阻止皇帝鎮賑濟百姓,皇帝年紀小,帳冊不在他手裡他也不知道真假,只能放棄繼續開倉放糧。

只是這些還沒什麼,之前幾次的糧食分發到百姓手中,正好也到了夏種的時候,沒有救濟糧也餓不死人,整個關中都對長安城裡的皇帝陛下感恩戴德,形勢可以說是一片大好。

他當時從河東到長安,還以為族長是看天子有魄力,能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讓關中百姓心悅誠服並不容易,如果形勢能繼續保持下去,大漢未必不能起死回生。

結果可好,全是錯覺!

皇帝的確是個愛護百姓的性子,可是朝廷里的官員不是,不能說所有人都不是,只能說絕大部分都只顧勾心鬥角完全不顧百姓,想來也是,真正有本事的都去投奔手裡有兵的諸侯去了,哪兒會留在長安城陪他們玩心計。

漢室式微,留在一個沒多少權利的朝廷,就是官位再高又有什麼用,不如出去帶兵打仗揮斥方遒,成則建功立業,敗則埋骨沙場,這才是有志之士該做的事情。

咳咳、扯遠了,總之就是,朝廷不靠譜,非常不靠譜。

天子在年後就下達詔令免除關中百姓一年賦稅,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王司徒竟然把詔令改了,說只免除從洛陽遷來的那些百姓的賦稅,關中本土的百姓該納稅還得納稅,不然就以逃稅的罪名抄家下獄。

從洛陽遷來的百姓中還有不少富戶倖存,關中百姓經過涼州兵馬的劫掠那是真的窮,朝廷朝令夕改,他們上哪兒拿糧食交稅?

於是乎,王司徒一紙令下,無數人被抄家下獄,關中大地民怨沸騰,只恨不能喝其血啖其肉。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並沒有!

以王允為首的朝廷朝令夕改也就罷了,還給百姓加了更多條目的賦稅,什麼天子要修繕皇宮,什麼長安城要修城牆,什麼關中的水渠需要翻改,什麼陣亡將士家屬需要撫恤,各種各樣的明目,全都要加在賦稅里。

他知道朝廷沒錢,也知道官府的糧倉里糧食不多,王司徒阻止皇帝開倉放糧他能理解,畢竟再放下去長安城裡的人就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