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部分 (1 / 4)

荒头沉耍�舻卣酒鹄矗�懿豢推�厮担�

“快给我换衣裳啊!”

董嬷嬷这才无可奈何地拿出了那件新置办下的花丝葛新棉袄和一件镶着绦子、垂着流苏的“八道码”小坎肩,给她穿戴整齐,拉着她的手从饭厅走到二老爷的套间。二太太和哥哥姐姐们已经都在这里了。海森一瞧海蕖这身地道的旗妞打扮,就嚷:

“快瞧,铁镜公主来了!”

可不,这身打扮就差头上的“两把头”和脚下的“花盆底儿”了,无怪乎董嬷嬷对“秃尾巴”非常之不满意呢,这叫什么“旗妞”啊!

二太太把海蕖拉过去,摸着她的头发说:

“这个发型和这身衣裳真不调和,你怎么没把她两跟辫子给续上,也能盘俩抓髻啊!”

“姑娘头发剪的那么短,哪续的上啊!那时侯我就说别剪别剪,可是太太倒先把头髻剪了。”

二太太剪成短发,在燕宅无疑是一场大革命,连那位当英文教员的二表姑也很不赞同。二太太有个专门梳头的跑街嬷嬷,绰号“当当”。 这位“当当”每天到各大宅门去给太太、奶奶们梳头,就是坐着当当响的有轨电车,所以大家伙儿就简称她“当当”。二太太是为了节省开支才给免了的,家里的几位嬷嬷给她梳的头又都不顺心,一赌气就把头髻剪了。

“这个打扮挺新鲜,挺好,挺好!”二老爷遇事总是往好的那面想,给大伙也给自己助兴,免得勾起太太的心烦。“走,走,‘密勒’去吧!”

“密勒”是满州话,“密勒”二字本来大概是个名词,是指祭祀的供品,二老爷总把它当动词用,孩子们也都习惯了。每到大年三十就得给祖宗板子“密勒”一回。于是大家又跟在长辈们的后面,从饭厅走到后院。站在院子里等着大哥端一小碗醋去“密勒”。

平时供着祖宗板子的后罩房都上了窗户板,海桐是长房长子,只有他有资格进去,其他人就只能跪在院子里遥祭。至于海桐进去之后,怎么个“密勒”他保密,弟弟妹妹们一点也不知道,只见不大工夫他就出来了,二老爷带着大伙儿赶紧站起来,小熊赶紧去下窗户板,只见供桌上除去香烛纸马外,还有五大坨黄米酥油和一大块生羊肉,羊肉上插着一把牛耳尖刀。

“大哥子”,二老爷不是象平常一样叫海桐的名字,而是纯旗人式地叫了他一声“大哥子”。

“你们房这份怎么办?”

“密勒”祖宗板子的供品,按礼应该分给各房享用,可是大老爷不在北京,海桐即没成家,又在二老爷府上生活,自然无法分给长房。其实二老爷早知道应该怎么办,这么问一声,不过是表示对长房长子的尊重罢了。果然,海桐也就按照往年旧例,恭敬地回答:

“爹爹把他们一块儿交给厨房吧!”

二老爷也照例“唔”了一声,就率领全队人马出后院,过前院,穿过内宅前院中间的便门,再赴西院的临时祠堂。

西院的院子里也亮着一盏二百瓦泡子的电灯,使这一间黑咕隆咚的空旷院子大放光明。

燕宅没有专门的祠堂,过年或是什么祭日,就暂用西院的堂屋,虽是个临时祠堂,今天也布置的十分隆重。一进堂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玛发(祖父)和玛玛(祖母)的两张“影”。所谓“影”就是画像,它们足有五尺高,三尺宽,装在两个大玻璃镜框里。也不知道自曾祖父的上头就没有画像呢,还是虽然画了却没有保存下来,反正燕宅供的就是玛发和玛玛的这两付“影”,旁边还侧立着一张哑巴太太的八寸相片。玛发戴着翎子,穿着补服,四方脸上毫无表情,长的别提多象二老爷了。玛玛戴钿子、穿宫装,和“四郎探母”里的肖太后一个打扮,玛玛是瘦长脸,两只眼直瞪瞪地看着人,那神气活象冥衣铺的“王奶奶”,看着让人��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