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仙侠小说>明天子> 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 (1 / 2)

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 朝廷的头等大事,自然是抗旱。 大明不知道多少臣子奔波在抗旱第一线。 朱祁镇又接连免去了河南,山东,凤阳,两淮一带,共一百多万石粮税。杨溥又与吏部尚书魏骥一起,宣布了吏部升迁的考核标准,就是以抗旱成绩为考核标准。 各方面都忙的风风火火的。 但是就朱祁镇本身来说,他却不用在这些事情上面多费心了。 因为朱祁镇很清楚自己的工作,更多是决策层面的。一旦政事进入执行层面,他越级干预,效果未必好了。 但是朱祁镇并非一点事情都没有做。 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盐法之上了。 杨士奇最后的劝谏,朱祁镇还是听进去一点的。最少朱祁镇决定将盐法,钱法,驰道这些事情,一件件分开来做。 对于盐法一事,朱祁镇不断的找人谈话,其中内阁之中的人,都或单独,或一起谈过盐法的事情。毕竟,内阁没有统一意见的话,这事情很难执行下去。 如果有谁坚决反对的话,朱祁镇虽然不想内阁动荡,但也要先调整人事了。 不过,张辅在这样的事情上自然不发表意见,朱祁镇与张辅单独谈话的时候,张辅也表示,会让勋贵之中持有盐引的人安安分分的。 杨溥已经知道这一件事情,自然没有反对的意思。 杨溥不反对,马愉,陈循自然也不会反对。 曹鼐也不会反对,毕竟曹鼐对河北水利的看重远超别人,这是关系到他的家乡,宁晋就在大陆泽附近。 如果宁晋水利修好了,不仅仅是曹家本身的经济条件变好,单单是曹鼐在其中出力,就足够曹家几辈子吃不完的恩泽了。 父老乡亲都会记着曹家的好。 故而一切只要有利于治水,曹鼐都支持,反正河北很少有盐商,真正有盐商的地方,乃是山西与南直隶徽州一带。 至于王直,他其实略有微词,不是因为改变盐法,而是开中法,他觉得如果驰道的运输效率足够的话,废除开中法不是不行,但是事情不能这样做,应该先修驰道,再考虑废除开中法。 而不是相反。 胡濙依旧是不发表意见。 总体来说,内阁统一意见还是可以达成的。 除此之外,朱祁镇还召见了不少非内阁大小臣工。 如一些管过盐政,现在在中央工作的人,比如户部侍郎王佐,他主持过长芦盐政,又在西北督过粮,对开中法与盐法,都有亲身经历。 还有锦衣卫各方都派出去,暗中彻查,各地盐场的实际情况。还有关于晒盐之法的情况。 朱祁镇在这样的大事情之上,必须反复琢磨,汇总各方消息。 总之,在朝廷还没有公布要改盐法的时候,这风已经吹起来了。 该知道的人都知道这一回事情了。 不过,在盐法之前,朝廷各地盐场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 朱祁镇手中也拿到了盐商析产案了。 临川盐商谢家谢能搏白手起家,一手一脚打下了谢家的产业。谢家在扬州也是首屈一指的。 号称谢百万。 这家产百万两之多。 如果仅仅看这一点,大概决定谢能搏是一个经商天才。但是锦衣卫报上来的材料,才算是精彩。 谢能搏是临川人。 而临川是哪里?就在江西,谢能搏的父亲当初太祖兴起的时候资助过当时还是义军的明军。谢能搏的父亲一生并没有积攒下来多少钱财,但是却有一分宝贵的人脉。 洪武末年,谢能搏的父亲病逝,当时还在弱冠谢能搏接管家业,就参与进了开中之中,将粮食从南直隶的太仓县,运输到山西大同。 谢能搏带着几个伴当,千里搏命,才算是攒下来第一分家当,后来又经历了靖难之乱,将运送在半路的粮食主动捐献给了靖难军。 仅仅这一点,朱祁镇就看出了这谢能搏的权变。 要知道当时北军缺粮,军纪并不是太好的,虽然各种史书之中有所隐笔,但是而今距离当初才几十年,很多当事人都还在。 北军粮草不足的时候,岂容他不给,直接抢了都有。他反而弄出一个捐献,也算是权变有方。 正是这权变给谢家打下了基础。 后来太宗坐了天下,谢家也有一个义商的名头,这才让谢家家产飞速扩大,永乐二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