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仙侠小说>明天子> 第七十五章 海商脉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五章 海商脉络 (1 / 2)

第七十五章 海商脉络 太子心中有些惭愧。似乎觉得自己做的不地道。但是其中利益也不小。冼景给太子的钱,已经是太子暗地里活动经费最大的来源了。 毕竟太子总是有一些不好公开的款项。 这个抉择让太子有些犹豫。 太子问道:“先生觉得该怎么办?” 刘大夏说道:“对于殿下来说什么更重要,是钱,还是天下。” 太子轻轻一笑说道:“自然是天下。” 让冼景垄断海道,对于太子来说,能得到的仅仅是钱而已。但是钱对太子来说是什么?是工具而已。 其实真要说,太子并不是多需要钱的,他如果想要钱,是有更多的办法,将手中的权力转化为钱的。 而且将些钱让出一些出来,却可以得到江南士绅的支持。 虽然江南士绅在大明政治版图之上,一直是被压制的位置,影响力有限,不如江西士绅那么强大。但是即便如此,他们在政治上能给太子的帮助,也远远胜过了冼景。 冼景在这一件事情上,是什么也帮不了太子。 刘大夏说道:“殿下,将浙江商人放进南洋,也不会损失太多的,因为大头在南洋。” 太子对这一点,是隐隐约约有感觉的。但是具体是怎么回事,就不大明了了。说道:“愿闻其详。” 刘大夏这才细细讲来。 要将大明海商,或者说海盗,就必须从朝贡贸易开始。 因为张士诚,方国珍余部横行海上,给太祖皇帝带来不小的麻烦。故而大明前期严格的推行朝贡贸易。 很多人有一个印象,那就是朝贡贸易是朝廷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其实不是。 要承认,朝贡贸易是有一点点面子工程在里面的。但是绝非全部都是的。 就好像南洋各国带来的货物,朝廷都十倍给价。 首先,南洋各国朝贡的货物,朝廷并非全部都收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市面上卖出去的。 其次,航海贸易在这个时代风险极大收益也是很大,如果算算的话,从南洋各国将香料,苏木,各种金银珠宝,十倍之利,也不算是太高。 朝廷很多时候,并没有想到的赔了那么多。如果再算上政治上一些收益,甚至还有的赚。 朝贡贸易的本质其实就是官方贸易,大明不与非国家身份的贸易方交易。 能在大明做海贸的,不是国家代表,就是有国家授权的官商。这个时代是没有私人海商的,而且强大的军事打击之下,一些海商也都跑到南洋去了。 这个时代是没有私人海商的,有的只是与南洋各国权贵达成协议,借用他们国家名义的商人。 但是数量上也不多。 不管什么政策都是会腐朽的。更不要说斩断这么多人利益的法律,更是很难执行下去。 太祖之后,其实已经有不少走私商人了。 郑和下西洋任务之一,就是招徕流落在外的中国人。想想什么人会流落在海外? 郑和大力招徕属国,将朝贡贸易推广到了极致。但是却没有带来多少人回过,反而有数千人没有跟随郑和回过,在南洋各地落脚了。 这些人也成为了海商。 而郑和大力发展朝贡贸易打通各个国家关系网络,反而成为商人发展温床。 在郑和下西洋被停止之后,大明就无意维持这一场朝贡贸易网络,但是已经形成规模的贸易自然会寻找出路。 在历史上,他们自由生长,大量走私,在葡萄牙人来了之后。又形成了另外一张贸易网络,就是东西方贸易网络。 于是就有了倭乱。 但是朱祁镇开放海禁之后,历史就改变了。 大量海商洗白之后,在朝廷登基挂号了,成为明面上的力量。郑和建立的贸易网络,被他继承了一小半,就是从环南洋航线。另外一半,却是被回回商人继承了。 这就不得不说郑和的个人信仰了。 郑和是信回回的。 不仅仅是他信,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之中,有很多人相信。 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南洋的汉人是散居的,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郑和却以清真寺为核心,将很多汉人联系起来。 很多地方都这样的遗迹。 在郑和之后,南洋汉人就成为南洋一股力量,一直到了现代。 但是郑和做的事情并没有没有错处的。 郑和在南洋大力推广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