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宴后真言 周梦臣好歹是参加过宫廷大宴的,在宴会礼仪上,还是了解的。所以整体上来不至于失礼。每一盘子菜,周梦臣只夹一筷子。周梦臣不能估计有多少道菜,但是知道,多到一盘菜夹一筷子,就能吃饱,如果不留着肚子,到了最后,还有菜上来,周梦臣已经吃饱了,不能下筷,才显得尴尬。 即便如此,周梦臣也觉得,这一顿,是他在大明吃得最好的一次。 周梦臣虽然吃过宫廷大宴,但是奈何,在冬天室外吃饭,光禄寺距离宫中还有一段距离,等菜上来,几乎都已经冰凉无比了。 即便再厉害的厨子做出来的菜,这个时候,又怎么能谈什么好吃? 甚至光禄寺也学乖了,在元旦宴这些场合,送上来的就是凉菜。似乎是破罐子破摔了。 这也造成了,大部分赴宴的大臣,都先吃饱了。在宴会上,仅仅是走一个形式而已。 在北京的时候,周梦臣也见识过勋贵家的宴会,也吃过皇帝的私人延请,但是不得不承认,比起享受与底蕴,北京远远比不上江南。 北京的勋贵们看似有底蕴,但是他们大部分都是靖难之后才起家的,即便有些底蕴也是在军中。而今江南这些家族就不一样了。项家家谱上写的始祖,就要追溯到了靖难之际,项家始祖以大理寺评事的官职,追随宋高宗南渡,然后在嘉兴落脚。 而江南势家大体上都是这个年代南迁的,而在南迁之前,他们也是中原望族,更不要说江南本来就有大家族,比如顾家与陆家。 随便扒拉几个家族过千年,也是很正常的。 项家是因为成化年间项忠崛起的,但并不代表,项家在项忠之前,就是种地的。 什么叫作世代簪缨之家。江南大部分家族都是。 从宋代到明代。其他地方动则打成一片白地,但是江南这里受到的兵灾最少,这些家族得到了最大的保留。当然了,这些家族之间,也有此起彼伏,就好像明代项家是嘉兴第一,但是到了清代,项家没有了。明清之际嘉兴遭遇了什么,这里就不作交代了,但项家拼死保护的珍品,一个个都被清廷大内珍藏。特别是《女史箴图》后来又被英法联军抢走了。项家最后,也就不必多说了。之后兴起的就是网传乾隆本家的陈家了。但是他们依然是一个圈子里的。 即便到了现代,如果有兴趣的以金庸老爷子为切入口,去看看金庸老爷子亲缘关系网。 那还是这些东南势家被时代瓦解差不多的时候了。而明代,正是他们实力最雄厚的时代,这也是周梦臣为什么一了解情况,就没有想过在江南动刀子的原因。 实在是砍不动。 周梦臣也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两个人一共吃了一百多道菜。 吃得差不多了,项元汴这才准备谈起正事,他轻轻一拍手。身边的侍女与舞女,乃至屏风后面的乐队班子,都撤下去了。而乐队班子不知道找了一个什么地方又开始重新演奏了。 音乐声丝丝缕缕,正好作为两人谈话的背景音。但距离又足够远,不足以让外面的人听见里面说什么,而在外的音乐声,也让远处的人不可能听到了楼里的声音。、 项元汴微微沉默了一会儿,但也知道,自己今日是来低头的。就叹息一声,说道:“江南苦倭寇久矣,陛下调大人入江南,江南人心一定,知道倭寇必去。只是,学生愚昧有些事情,实在摸不着头脑。还请大人指点一二。” 周梦臣心中暗道:“戏肉来了。”说道;“项先生有什么问题,尽管来问,本官定然为项先生解惑。” 项元汴说道:“大人,来江南到底要什么?” 周梦臣说道:“自然是平靖海上,解百姓倒悬之苦。” 项元汴说道;“平靖海上,亦是我等之心愿。只是大人之举,似乎是南辕北辙?” “因为破海上贼易,破衣冠之贼难。”周梦臣饶有意味地说道。 项元汴听了,脸上有些挂不住的,说道:“大人明鉴,我承认。我项家是有一些海上的生意,但也仅仅是生意,绝无通倭之事,我项家世代簪缨,怎么会在这一件事情上与朝廷作对,在朱巡抚之后,我家就已经断了海上的生意了。而今一切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