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仙侠小说>重生之景泰大帝> 第483章 这就是朝廷喉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3章 这就是朝廷喉舌 (4 / 5)

一笔微不足道的免役钱,但是,就是这么一笔微不足道的免役钱,他们也不愿意付,居然利用大旱之事找了个天变的借口,逼迫朝廷取消了这一善政。”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当时的赵宋朝廷侵害了他们的利益,因此才百般反对。”

“只不过他们掌握了朝野的话语权,因此才有了天下人皆反对的假象,毕竟真正的天下百姓是没有能力像他们一样,可以随时散播消息的。”

仪铭略微有些明白了过来,出声问道:“那陛下可是要将这话语权全部收回来?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吧。”

朱祁钰点点头,说道:“对,肯定不容易。”

“但是朕还是要做,否则朕或者政务院要行一些善政的时候,地方士绅和豪商大贾肯定要反对,到时候说不过他们,百姓必然会被他们煽动起来反对朝廷,到时候损伤的还是朝廷的利益。”

仪铭点点头,问道:“那臣该如何做呢?”

朱祁钰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子新可还记得,朕曾经赋予致仕老臣一个权力,他们有权随时上疏朝廷,针对朝廷任意一项政令进行点评,找出优缺点?”

“臣记得,听说通政司早已收到了不少致仕老臣的奏疏,已经开始整理了,只是还没有对朝廷发布而已。”仪铭回答道。

这是朱祁钰在搞走胡濙时候弄出来的,也就是后世的内参,只不过进度一直不算太快。

这和朱祁钰的计算失误有关,大明太大了,朝廷有什么政令,想要发布下去也需要不少时间,致仕老臣们许多人都回老家养老去了,遍布在大明各地,他们得知朝廷政令,再进行思考,然后撰写奏疏,接着送到京师,这都需要不少时间。

因此,不少致仕老臣的奏疏走了整整半年才送到通政司手里,通政司再汇总整理,挑选比较好的点评,直到今天也没有弄完。

朱祁钰点头道:“对,朕对于通政司的进度很是不满,因此打算交给礼部来做此事,而且你们礼部不能只做一份,而是要做成两份,一份内参,只对朝廷官员发布,一份邸报,对天下人公布。”

“陛下,臣还是没明白,邸报一直都有,内参也只是针对朝廷官员,这也没办法从地方官吏和士绅的手中拿回话语权啊?”仪铭问道。

朱祁钰笑笑,说道:“内参就不说了,礼部的重心要放在邸报上。”

“邸报?”仪铭疑惑,邸报有什么问题吗?不就是之前对地方官吏宣布政令,通知朝廷动向用的吗?还能有什么用处?这玩意毕竟也只有地方官吏和士绅感兴趣啊。

“对,邸报。”朱祁钰说道:“朕也说了,邸报今后要对天下人发布,自然不能像现在这么做,而是要改一改方式。”

“邸报要如何改,请陛下明示。”仪铭也不客气,直接问了出来。

朱祁钰说道:“既然对天下人发布,那么其内容就不能只有一些政令的通知和朝廷动向,还要有内参上的点评,要用最简单明了的方式让百姓明白朝廷所公布政令的用意,而不是任由地方官吏士绅曲解。”

“最简单明了的方式?”仪铭轻声念叨了一句,出声问道:“用唐宋古文?”

“对。”朱祁钰点头道。

唐宋古文,顾名思义就是唐宋时期比较兴盛的文体,与之对应的是骈文。

骈文起源于汉,盛行于南北朝,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滕王阁序就是经典的骈文之一,历代皇帝圣旨也是,朝廷的政令更是喜欢用骈文。

而唐宋时期有人发现了骈文的缺点,唐代的韩愈便提出了“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理论,河东先生柳宗元也支持韩愈的观点,到了宋代,文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