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餐?今天晚上?”老板娘想了一下,又提醒道,“俺家这店小,你们要是来的人多,俺家可能接不了。”
“老板在吗,咱们一起聊聊吧,正好现在店里也没什么客人。我订餐是长期的,不是一顿两顿的事儿。”李恺说道。
已经过了饭点儿,饭厅里只有一位客人在吃饭。
“那……好吧。当家的,当家的……”老板娘向着里间的厨房喊道。
“咋了咋了。”一个穿着围裙,肩膀上搭着干毛巾的男人快步走出来。
“这位小兄弟想要订餐,咱家接吗?”老板娘问丈夫。
“订餐?小兄弟,你们几个人啊,人多了俺家确实不好接,摆不开。”
“老板,是这样,我们一共六……七个人,礼拜一到礼拜六每天中午来你这儿吃饭,你并两张桌子就行。”
“每天中午吗?”老板娘看着丈夫,眼里透着惊喜。
两张桌,六七个人,每天中午都来,这活儿能接。
小饭馆的买卖并不算红火,毕竟一中只是所学校,现在的学生还没那么富裕,消费观也没那么洒脱,老师们也大多是吃食堂。
一中食堂的饭菜味道虽然差点儿意思,但是便宜啊,两块钱就能对付一顿,有时候还沾点儿荤腥。要是在饭馆吃,一个素菜一碗米饭就要三块多钱。
“你们要怎么定?”老板问道。
“每天中午三荤三素六个菜,再加一个汤,主食管够。菜品你们安排,但菜和汤一个礼拜只能重复一次,主食要馒头米饭烙饼一天一换。每个礼拜按一百八十块钱的标准安排,要保证我们吃好。”李恺说道。
老板和老板娘一合计,平均每天合三十块钱,绝对有赚头。这年头素菜的售价三块钱,荤菜的售价不过五六块钱,即使是大荤的硬菜,也就十一二块钱。三荤三素,就算加上主食和汤,也超不过三十块钱。
而且这是个长期稳定的买卖。
“成,从明天开始?”老板果断的答应。
“嗯,从明天开始。这是八百块钱,先预付给你们一个月的。如果我们有特别想吃的,会提前一天跟你们打招呼,成本高的话我再额外给你加钱。”
“那成,这活儿俺家接了。”老板愉快地答应了。
老板很讲究的找来纸笔,郑重其事的写下“今收到订餐钱八百元整”,然后签上名字和日期。
一个错别字都没有,说明老板也是文化人,但字型很个性,属于“狂草”。
李恺接过纸条装入裤兜,带着刘大龙和陈文走了。
中午吃不好饭的问题轻松解决,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
“婧婧回来啦,快洗手吃饭。老虞,吃饭啦。”虞婧妈妈正往餐桌上端菜,见女儿进了家门,赶紧招呼丈夫。
“来啦。”虞敏中看了一眼图纸,确定某个数据没有误差,然后摘下眼镜,走出卧室。
虞敏中是城建局下属设计院的一名设计员。
四十多岁还是设计员,可见此人不善于“钻营”,属于性格死板且不懂“融会贯通”的人。
虞婧妈妈李丽就是名普通工人,单位效益尚可,虽然工资不高,但按时发没问题。
虞家不算富裕,除了日常生活开销,大部分收入都用在女儿身上。虞婧在小学五年级时,音乐老师发现她的嗓音天赋,对她刻意的培养。虞敏中两口子更是不遗余力,光虞婧在少年宫上的“歌唱班”和“朗诵班”,每月就要不少钱。
何况在少年宫学习的孩子,家庭背景都“不俗”,虞敏中夫妻爱面子,也为了不让女儿太“出格”,所以虞婧的衣着也都是比较时尚的。在学校里,大家都以为虞婧的家庭条件很好。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