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部分 (1 / 2)

推�蟛棵欧⒉嫉某考涠�趸�贾甘��裢昶�愕乜�妓�切碌囊惶臁K�窍嘈旁白永锏陌倌旯拍净嵬鲁鲎愎坏难跗��翘烊坏拇笱醢桑�欣�谏硖褰】怠T诒本┱飧霾缓苋菀渍业绞媸拾惨萆�罡芯醯某鞘校�钡氐睦暇用窕故怯兴�羌虻サ姆绞嚼聪硎苌�睢�

//

………

04钟鼓楼沉默的建筑

………

TheDrumandBellTower

SilentStructures

文徐淑卿

图何经泰

北京城中轴线的北端是地安门大街的后门桥。后门桥更北又矗立着钟鼓楼,宛如中轴线逶迤悬宕的壮余音,这是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报时中心。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负责击鼓撞钟的銮仪卫因而废止,从此钟鼓楼就成为失语的沉默建筑。当然钟鼓楼也不是全然无声无息,作为一个可供游览的历史古迹,钟鼓楼也肩负着故技重施的义务。游客只要克服惧高症,攀爬又长又陡的阶梯到鼓楼二楼,自有鼓手击鼓奏乐遥想当年。除了新造的一面大鼓二十四面小鼓,还可以看到仅存的一面大鼓,上有刀痕数处,据说是1900年八国联军破坏的遗迹。

曾经,钟鼓楼是北京人最熟悉的声音。不论是文武百官上朝,或是百姓生活,都要倾听“击鼓定更撞钟报时”的韵律。清代钟鼓楼报时从晚八时开始,名为定更,十时为二更,十二时为三更,二时为四更,四时为五更,五时为亮更。定更与亮更都是先击鼓后撞钟,其余各更只撞钟不击鼓。击鼓撞钟每次都是一百零八下,所谓“紧十八,缓十八,六遍凑成百零八”。定更、亮更各先击鼓两通,每通五十四下,故又说“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这“不紧不慢”的斯文劲儿,正是老北京人的写照。

由响铜制成的大钟,高约五点四米,重约六十三吨,堪称中国最重的大钟。据说钟声纯厚绵长,京城方圆十数里均可听见。有时不但可以听见还可以看见,作家阿城曾听老一辈的人说,当年只要看到音波促使家中碗盘摇动,就知道钟鼓楼在报时了。

钟鼓楼从元代始建以来,曾经历雷击、大火,直到清代仍不断重建修缮,现在仍安立地表之上。登上鼓楼,向南可见什刹海水波清浅、景山万春亭巍然屹立,令人感觉,钟鼓楼的声音虽成绝响,但是它的存在已经是一种美。

//

………

05什刹海最古老的平民乐园(1)

………

ShiShaHai:heMostAncientParkfortheOrdinaryPeople

文李琳

图廖伟棠·陈小

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儿时的回忆里最多的便是什刹海,这里是我童年记忆里的天堂!

什刹海北起德胜门桥,南至北海后门,由相通一水的前海、后海、西海(积水潭)组成,名为十汊海。又因这一带曾有十座宝刹,所以又称十刹海。

在唐代,这里是海子园的一部分。元代,为南北大运河的终点码头。当时积水潭宽阔如海,南北往来的粮船、商船多汇于此,呈现出“舳舻蔽天”的盛况。沿岸周边相继出现酒楼、歌台、茶肆,并形成米市、面市、缎子市、皮毛市、帽子市、牛市、马市和专门收卖驱奴的人市,一派市井繁荣景象。明清两代,这里成了王公贵族宅园别墅聚集地,如醇亲王府、恭亲王府、庆王府、罗王府、涛贝勒府、德贝子府分布周边,为市井风情的什刹海平添了皇家的雍容贵气。

历史上这里人文茂盛。元代的关汉卿、朱帘秀、赵孟,明代的李东阳、袁宏道,清代的纳兰性德、曹寅、刘墉、张之洞,近代的夏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