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她。
柳妈妈本身非常喜欢刺绣,看见书瑶绣的帕子有模有样,一点不像一个六岁、才学了不久的小姑娘绣出的东西,连声感慨书瑶的刺绣天份,自然也非常乐意教书瑶。再说了,刺绣本来就是闺阁女子应该好好学的事,说起来也是她这个教导妈妈的职责。
书瑶自己的绣艺就非常精湛,但刺绣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各大门派都有自己的特色绝活和技巧。比如书瑶的绣法属于“北派”,大气华丽,而柳妈妈是江南正宗的南派绣法,活泼秀丽,尤其套线的运用,不露针迹,绣花鸟鱼虫尤其细腻逼真,何况还有书瑶仰慕已久的双面绣。
除了刺绣,书瑶现在还要跟着柳妈妈学习礼仪规矩和为人处世。衣食住行,处处都有要注意、要学习的地方。
虽然书瑶这辈子没有了对名门大户、上流社会的渴求,但她还是想好好学习。良好的规矩礼仪是一个人内在教养和外在形象的保障,令自己心灵平和、身心愉悦,也让别人看着赏心悦目,倍感舒服。
上辈子,直到到了威远侯府小住,她才意识到真正的世家修养是什么,那是一种举手投足之间的风姿,是融入骨子里的高贵。
真正的“高贵”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除了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因素,还需要刻苦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否则就成了不经看的花架子,很容易就露了本相。
比如慕容尚书府的小丁氏、慕容芷之流,只是身在大家大户而已,充其量只是“富贵”,根本谈不上“高贵”。偶尔装装样子还行,跟威远侯夫人那样有着良好修养的真正的世家女子站在一起,立马就落了下乘。
柳妈妈对书瑶也是很严格的,虽然姑娘生长在市井,但还是可以看出有很好的底子,又聪慧好学,一点不比那些大家出来的同龄姑娘差。而且书瑶有优秀的大哥和弟弟,柳妈妈有一种直觉,这三个孩子不会一直窝在这个小镇上,因此,她完全是以世家姑娘的标准教导书瑶。
柳妈妈来了以后,书杰就把庄头张全的两个女儿大妞、二妞调来院子里,大妞帮梅姨做家事,二妞贴身服侍书瑶。
书瑶搬到夏霖轩、甄子柔生前住的屋子里,那屋有里外两间,小乖和火火的窝正好置在外间。
书瑶原先的屋子改成了书房,之前的书房则打了墙向外拓宽,然后隔成了两间小屋,一间让大妞、二妞住,另一间备用。
书瑶有了柳妈妈教导,书杰除了自己学习和练武外,就把精力放在教导书文上。书杰发现书文对数字和算学特别有天赋,而且自从服用了按照高明德药方配的药(药材都放在红木箱里增灵过),书文的身体越来越好。
现在书文已经开始跟着书杰学武,当然,在练习基本功,每日早晚蹲马步半个时辰。
兄妹三人都忙着学习,时间也过得很快,转眼就要到了入族谱的日子。
当然,书瑶是女儿,进不了祠堂,名字也入不了族谱,只是祠堂里那本“夏家记事录”上会添上一笔:“X年X月X日,子孙夏霖轩、媳妇夏甄氏添有一对孪生儿女夏书瑶、夏书文。”
兄妹三人正在听柳妈妈讲拜祖先入族谱的注意事项,大妞进来回报:“少爷、姑娘,门外来了几个人,说是你们的姑姑。”
“姑姑?她怎么来了?吴妈妈不是说她有宝宝不能太辛苦赶路么?”书瑶第一反应就是夏若云来了,这么热的天,那个姑父张老爷怎么会肯让姑姑坐马车赶来?莫非出了什么事?
书杰牵着书瑶和书文正要赶出去,就听到梅姨的声音:“司马夫人,您先到厅里坐坐,我家少爷和姑娘很快就来。”梅姨气愤夏府对书杰三人的无情,现在既然知道夏霖轩这一房早已脱出来,也不愿意再称呼夏若雪为“大姑奶奶”了。
司马夫人?夏若雪?她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