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神探贝斯特> 第110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部分 (1 / 4)

本区的砂金矿为自然金,呈不规则粒状、片状、板状、树枝状、棒状与浑圆状。金的粒度较大,为肉眼可见金,多数大于,在岩金矿出露地段或近河流源头,常有大金块赋存。金含量多在92%以上。

(2)残坡积砂金矿

区内残坡积砂金矿发育于有岩金矿和铁帽红土型金矿赋存的低山丘陵地带。砂矿上部为腐植层。厚0。2~0。4m,生长热带林木;下部为含金的沙土或粘土碎石层。一般厚0。5~1。5m。砂以石英为主,含有赤铁矿、褐铁矿、磁铁矿等矿物;碎石为脉石英、燧石、赤铁矿、基岩碎石等。粘土含量20~50%不等。金品位多为0。5~6g/m3。金的形状、成色与冲积砂金矿类似。此类砂金矿易采易选。

2、铁帽—红土型金矿

产于含金高的岩石风化区或岩金矿的风化层中,是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分布较普遍的一种金矿类型,分布于低山丘陵区,由表及里可分三层:

表层为腐植层,厚0。1~0。5m,有腐植土组成,生长热带树木。

第二层为铁帽,由豆状赤铁矿、褐铁矿层或是硅、铁、铅、钙组成的硬壳组成,厚0。3~4m不等。

第三层为红土,厚度3~10m不等,红土中常含有碎石与铁矿块。

金矿品位一般2~6g/m3,在岩金矿赋存部位可高达十几至几十克吨。

这类金矿由风化残积和风化淋滤所形成,金粒普遍较粗,以1mm以上的金粒为主,几克至百余克的金块屡见不鲜,金多呈粒状、片状与块状,含量多在90%以上。

3、岩金矿床

区内现已发现的岩金矿床有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两大类。

(1)石英脉型金矿

石英脉型岩金矿是xx绿岩带分布最广泛的岩金矿,目前正在开采的岩金矿,大部分属于这一类型。区内广泛分布的含金砂砾层的砾石绝大部分为脉石英,一般脉石英越多,砂金矿越富,这说明砂金矿的来源有很大一部分为含金石英脉,这也说明区内石英脉型金矿比较发育,寻找这类金矿的前景是可观的。区内的石英脉型金矿以单脉型为主,也有网脉型。矿体多呈北东东与北北西走向,倾向不定,倾角多在45°以上,矿体长几十至几百米不等,宽几厘米至几米,含矿品位变化较大,自每吨零点几克到几百克,平均品位多为8~15g/t。

这类金矿在氧化还原条件下可分为三带,上部为金的氧化富集带,中部在原始潜水面附近为金的还原富集带,下部为含金较低的原生金矿带。

金的赋存状态以单体自然金为主,也有赋存于黄铁矿晶体内的包体金与晶隙金,这些金也是自然金。金呈片状、粒状、树枝状、棒状、纤维状、粉末状与块状,粒径多在以上,约有50%大于。金粒中金的含量多在90%以上。

该类金矿在区内分布比较广泛。

(2)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控矿断裂带由多条断裂组成,带宽几十米至上百米,挤压破碎强烈,沿断裂带碎裂岩、糜棱岩、断层泥与片理发育。此乃为高角度的压扭性断裂带,具有多期多次活动的特点,故切剖较深,成为金矿良好的导矿与储矿构造,使含金热液沿断裂破碎带交代充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带。它既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又受云英闪长岩与围岩的侵入接触带控制;使矿体产于断裂带与接触带内,矿体的展布与形态、产状、规模等均受两者控制,使之沿断裂带与接触带呈脉状、板状、透镜状产出,在多组断裂交汇与接触带转折部位矿体膨大。(未完待续)

357 五行之金 2

矿体围岩为绿岩带与云英闪长岩。围岩蚀变以硅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为主,次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