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征側勢力的膨脹,交州刺史以及諸郡的太守沒有力量反擊,僅得以自守。
面對南方日益惡化的局勢,光武帝一面下詔勒令南方諸郡修車船、通道路、架橋樑,儲糧谷,進行戰爭前的準備,另一方面,委任馬援為南方遠征軍的總司令,頭銜為&ldo;伏波將軍&rdo;,前漢也有一位著名的&ldo;伏波將軍&rdo;,便是平定南越的名將路博德,光武帝用意深遠,期勉馬援能象路博德一樣,平定南方。事實上,馬援的功業要遠超路博路,以致後人用&ldo;伏波將軍&rdo;這一稱呼時,更多是指馬援而非路博德。
馬援統率大軍南下,然後沿著海岸線前進,遇山開路,遇水搭橋,就這樣艱難地行進了一千多里,終於到了交趾。建武十八年(42年)春,馬援兵團進抵浪泊(越南河內附近的西湖),在此與征側的大軍相遇。雖然交趾人英勇作戰,但這群烏合之眾敵不過久經沙場的老將軍。馬援大破征側軍隊,斬首數千級,降者萬餘人。
征側姐妹不得不後撤至禁溪,馬援窮追不捨,屢戰屢勝,二征的軍隊全部瓦解,四處逃散。征側姐妹拒絕投降,躲進深山老林中繼續抵抗,直到第二年(43年)的二月初二,征氏姐妹逃到福祿縣的喝門社,此時馬援兵團已將此地團團圍困,征氏姐妹走投無路,投喝江自盡,隨後首級被斬下,傳送洛陽。
征側、征貳姐妹,歷來被越南人視為民族英雄,她們是女中豪傑,但遇到馬援,失敗是註定的。此次交趾的反叛,並沒有強大的武力作為後盾,然而交趾遠離中原,漢軍行軍作戰是極其艱難的,馬援兵團縱橫數千里,作戰時間超過一年,交趾遍布熱帶叢林,瘴氣濕重,毒蟲出沒,對北方而來的漢軍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馬援用&ldo;下潦上霧,毒氣重蒸&rdo;八個字來描述這種令漢軍極度不適應的自然環境。然而馬援兵團一路克服了這些障礙,並且掌握了一些防禦瘴氣的方法,比如說食用一種叫薏苡的植物,可以輕身省欲,抵禦瘴氣的侵害,儘可能地減少非戰鬥性減員。
征側覆亡後,戰爭並還未結束。征側的部將率殘眾南逃到九真郡,馬援率戰艦二千餘艘,戰士二萬餘人,從海路南下,登陸後向最後的叛亂者發動最後一波打擊,從無功到居風,一路橫掃,斬俘敵軍五千餘人,南方諸郡的叛亂,至此全部平定。
馬援平亂後的政績仍然可圈可點,他在交趾、九真等地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事,修城郭,興修水利工作用以農業灌溉,完善當地的法律制度。他還在交趾立了根大銅柱,上面刻了六個字:&ldo;銅柱折,交趾滅。&rdo;後來交趾人路過這裡時,就用石頭堆在銅柱下,久而久之,這根銅柱就被埋在石頭之下了,現在已經不曉得這根銅柱在何處,如果有重見天日的那一天,我們可再一次感受到大漢帝國強悍與威嚴。
馬援是一位偉大的軍人,偉大的戰士,作為一名軍人,他的人生信念是:&ldo;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rdo;難能可貴的是,馬援踐行了這種信念。
馬革裹屍!這是何等的豁達,何等的豪邁!何等的氣壯!
南蠻的叛亂給馬援實現&ldo;馬革裹屍&rdo;夙願的機會。建武二十三年(47年),南蠻諸部落發生叛亂。這次南蠻的叛亂,可以說是漢武帝征伐南越後的餘波,先是南郡蠻叛亂,光武帝派遣武威將軍劉尚率軍平叛,劉尚是征討西南夷時的漢軍統帥,此次出征十分順利。時隔不久,武陵蠻也爆發了反政府武裝暴動,武威將軍劉尚再次掛帥出征,統率一萬多人馬,沿著沅江逆流而上,深入到武陵蠻的叛亂區武溪地區,多次征討蠻族的劉尚顯然對武陵蠻的力量過於輕視,輕視的後果是付出最慘重的代價。漢軍一萬多人陷入武陵蠻族士兵的包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