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匈奴之路,也是通向死亡之途。
須置離叛逃匈奴的計劃泄露,西域都護但欽立即逮捕須置離,就地誅殺(10年)。
車師後國的國王頻頻被誅殺,新朝在西域的高壓政策引起強烈的反彈。須置離的哥哥、車師後國的輔國侯狐蘭支率領一支兩千人的車師軍隊,逃往匈奴。
匈奴烏珠留單于也正因為&ldo;印綬事件&rdo;對新朝心懷怨恨,正好狐蘭支率軍來降,心中大喜,當即派遣一支軍隊,協同狐蘭支兩千人的降軍,殺回車師後國,猛攻都城,殺死守城的指揮官,並擊傷了中國駐車師後國的都護司馬。
此時西域的中國屯墾軍隊內部關係也十分複雜。由於王莽篡漢,一部分屯墾將領效忠於前漢政權,而新莽政權的種種高壓措施,如降西域諸國王為侯,頻頻無理誅殺西域國家的國王,使得西域諸國人心惶惶,不滿情緒與日俱增。
新舊政權交接的矛盾終於爆發,屯駐在車師的戊己兵團爆發兵變,戊己兵團的將領陳良、終帶等人,以擁護前漢政權為由,自稱&ldo;廢漢大將軍&rdo;,協同戊己兵團的司馬丞韓玄、右曲侯任商等,發動兵事,殺死戊己校尉刁護。然後脅迫兵團官員士兵二千餘人,逃入匈奴。
這個叛逃事件,不僅使中國在西域的力量遭到重創,而且也刺激西域各國紛紛反叛新莽政權的統治。
車師後國的輔國侯狐蘭支的反叛與中國駐西域戊己兵團的兵變,使得西域都護府的聲譽一落千丈,西域各國雖然表面上仍然屈服於新莽政權的高壓統治,然而反叛的暗潮湧動,只等成熟的時機。
三年後(13年),靠近西域都護府的焉耆國率先發動叛變,焉耆軍隊發動叛變,閃電般地奇襲西域都護府,西域都護但欽根本沒有想到反叛來得如此之快,還沒有反應過來,已經成為焉耆士兵的刀之下鬼。
從鄭吉擔任第一任西域總督以來,已經成立七十四年的西域都護府竟然如此輕鬆就被顛覆了。得到時甚為艱難,失去時甚為容易。
西域都護府的覆滅,標誌著新莽政權喪失了對西域的統治力,一時間,西域諸國紛起脫離與新莽政權的關係。
但是,心比天高的王莽豈可甘心這種結局?勃然大怒的他,一定要嚴懲西域的反叛者,要把這些反叛者的腦袋,掛一長串在長安城的蒿街。
天鳳三年(16年),王莽任命李崇為新的西域都護,郭欽為戊己校尉,連同五威將王駿,率領一支兵團,重新進入西域,主要目標是討伐焉耆國。
西域諸國基本上都是國小民寡,一見新莽政府出動大軍,紛紛又倒向新朝。莎車國與龜茲國由於歷史原因,與中國仍然保持相當好的關係,莎車國自從馮奉世平定叛變後,成為中國在西域的一個重要據點,而龜茲國自有一半漢人血統的弟史(解憂公主的女兒)嫁給國王絳賓後,也與中國保持長期友好關係。
新任西域都護李崇從莎車國、龜茲國調發七千名士兵,由五威將王駿指揮,作為前鋒部隊,直奔焉耆,校尉郭欽則率戊己兵團緊進。
焉耆國緊急制訂了防禦戰略,首先詐稱投降,將精銳部隊埋伏起來,以逸待勞,準備截殺遠征軍;其次,實行外交攻略,秘密聯繫姑墨、封犁、危須等國,達成共同抗擊新莽遠征軍的協定。
五威將王駿率莎車、龜茲軍隊七千人率先抵達焉耆境內,假裝投降的焉耆軍隊在王駿進入到伏擊圈之後,埋伏已久的精銳部隊突然殺出,王駿被殺得措手不及,正當此時,焉耆的盟友姑墨、封犁、危須等國的軍隊也聯合向王駿的軍隊發起猛攻,王駿的七千人馬陷入重圍之內,經過一陣廝殺後,王駿戰死,七千人全軍覆沒!
戊己校尉郭欽的兵團姍姍來遲。當郭欽兵團進入焉耆國境時,很奇怪地發現只看到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