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搬进了大都市,楼层很高,就算是邻居,一年也难得见几回。阳光透过云层透过空气里的灰尘,已经不能温暖人心。
上海镇上,有个小集市,那些渔民打了鱼,大多到集市上来卖。又有人来收鱼,卖到别处去。
除了鱼类,也有其余的蔬菜果鲜油盐酱醋等日用品卖。武三娘走之前,留下了五两银子,若是节俭过日,也能撑个大半年了。
喻安喜欢小孩子,这会有了武修文,自然是喜不自胜,费了十二分心思去照看。
武修文离开母亲,一时有些不习惯,整日里哭闹。喻安也不心烦,总是细心哄着。终究是小孩子,过了十来天就习惯了。修文已经能依依呀呀说些简单的话语了,喻安便教着他叫妈妈。古代
称呼母亲都是叫“娘亲”,喻安自我安慰,听着修文奶声奶气地叫她“妈妈”,就好似看到了杨杨。
孩子,是母亲心头拔不去的痛呀!若是时间可以倒流,喻安再也不会去找潘真,绝不会就这么抛下杨杨。松华……松华就让他和潘真去过日子吧。
杨杨现在可有人照顾呢?松华还会记得她记得杨杨吗?松华啊松华,即便你已经变心了,也不能不管杨杨啊,他毕竟是你的儿子。就算你不愿意照顾,也该把松华送到母亲那里吧?
喻安越是想杨杨,就越是细心地照顾武修文。渐渐地,武修文倒像是把她当成了娘亲一般依赖。这般做,实在有些对不起武三娘,喻安却无法控制自己。
过了一段时间,见一切都稳定下来,喻安便想着如何节省过日子。毕竟,每一口嚼食都是在用老本,什么进项都没有喻安心里发慌。
在这里,最寻常的为生方式便是打渔。只是,出海打渔那是个力气活,大多是家里的男人出去。喻安独自带着修文,根本不可能出海。
其实,不出海也行,镇上日子过得富足的家庭都是做买卖的。在镇上摆个小摊,能保得住全家温饱。那运了鱼去别地卖的人,日子过得更是滋润。只可惜,喻安也不能做这些。她不愿意离开上海镇,不想参与到外界的生活中去。同时,摆小摊太累,没办法看管修文。
思虑太多,喻安干脆不想着赚钱了,只想法去降低生活所用。多余的时间,干脆用来习武,同时教教修文。
虽然窝在上海镇并不需要武功,但喻安觉得武功高了有助于生活,比如说力气比较大啊,速度比较快,做家务的效率也比较高。再个,修文到底是武三娘的孩子,迟早要离开这里的,若是没有一点武功傍身,出去被欺负了可怎么是好。自己的武功好了,也能教教修文。
是而,喻安开始学着辨认山上的野菜野果,采了回来与大米混合着吃。采野菜的时候,带上修文,让他感受感受大自然,比窝在家里好。喻安也不嫌难洗衣服,修文越是玩成个泥猴,喻安越
是高兴。
若是不采野果了,便学着织布。比起缝制衣服来,织布稍稍简单些,有织布机,掌握了技巧细心耐心就够了。喻安不缺细心和耐心,很快就学会了织布。有时间帮着镇上的富足人家织布,也好换点大米。
其余的时候,喻安便在自家屋里练武。武三娘教了她如何吐气纳气,她脑海中原本就有古墓派以及冰魄神针的修炼方法。之前,因为刚到一个新的时空,心里很混乱,两个人的思想交杂,喻安才会一片混乱。现在静下心来,已经把该知道的事情知道得差不多了。
李莫愁的生平,李莫愁所懂的武功,都已然明白,所差的只是练习而已。喻安毕竟没有使用武功的概念,练习起来总觉得很别扭。为了强迫自己习惯用武,喻安再做家务照顾修文的时候,都强迫自己用上内力和轻功,学会掌控内力同时锻炼速度。她一个女子,力度肯定是难以比上男子,那就只能在速度上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