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不是活着的时候的曹睿所能感受到的,他所要做的就是,保证国家领土的安全,保证老百姓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闹民变,保证这个国家的国姓乃是“曹”,而不是“司马”或者别的什么的。
第一点,在大家精诚团结之下做到了,第二点,也是基本做到了,至于第三点。
曹睿正在艰苦努力中,但是,正在最为关键的时候,也就是司马懿的事业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的时候,曹睿接受了上帝的传唤,要去另一个世界报道了。
这一年,也就是239年,曹睿才36岁,当了皇帝才13年而已。更加严重的是,他的选择继承人难度比曹丕大很多。
毕竟,曹丕除了曹睿之外还有很多的选择。
曹睿呢?
他有5个儿子。
亲生的3个,领养的2个。
为什么要领养呢?
亲生的3个曹冏、曹穆、曹殷分别于226年、229年、232年去世,尤其是曹殷,典型的“英年早逝”,这孩子231年出生,第二年就一命呜呼了。
无奈之下,曹睿只好从皇族里面挑出一些成品来作为继承人(难道生育有问题了?),选择的有两位,一个是231年出生的曹询,在曹殷去世3年后任命为秦王,大有刻苦栽培的意思,不过毕竟太小,所以直接任命为继承人的话有点不合礼法。
不过这孩子也是命不好,244年久死掉了。
第二个养子就是后来的皇帝曹芳,他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溥仪也是被抱过来的),与曹询同年出生,同年被封为王(齐王),看来是要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啊。
曹芳的运气就好多了,他熬到了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曹询挂掉,又熬到了老爸曹睿英年早逝——如果曹睿活个七八十岁的话,到时候曹芳已经四十出头了,虽然这样说有点不孝,但是,对于曹芳来说的确是有点遭罪啊。
但是人家曹芳的运气就是好,当时,239年,曹睿突然病重,结果在情急之下扶正了曹芳,当然,也是因为选项只有一个的缘故。
继承人太多了不是好事,为了抢一个位置难免打的天昏地暗,但是继承人的选择面太窄,窄到了只有一个候选人的程度也不是好事,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嘛。
曹芳就是这样,曹睿死的时候他才8岁。
这意味着司马懿的机会来了。
41—20:双刃,明帝抉择(3)
为什么说司马懿的机会来了呢?
因为曹芳的年纪实在是太小,远远没有到亲政的时候,所以,必须有数名辅政大臣出来帮着打理家务事,我们可以称之为管家——当初曹睿20岁上位都要有4个大管家,何况是区区8岁的曹芳了。
比如,刘禅的大管家就是诸葛亮。
不过由于诸葛亮和刘禅,还有托孤的刘备,都属于*,*皇帝+*太子+*宰相,所以,不会出现太不幸的事件发生(这个还是通过事实检验出来的,毕竟,刘备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已经)。
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临终的帝王来说,只派出一个管家独揽大权的话会很危险,所以,一般都是选择3个到4个不等(太多也不行),比如孙权,临死的时候就弄了4个管家:诸葛恪+孙楙+滕胤+全琮(背后是全主,后面会有详细论述)。
曹睿得了急病要死了,但是还没有傻掉,神智还是比较清醒的,所以自然会选择第二种模式。
那就会有人说了,不把司马懿放进这个名单不就行了?
说得容易,曹睿还真不能这么做。
因为司马懿的能力和资历都摆在那里了,就凭司马懿的本事,曹魏政权中无出其右,这样一个屡立功勋的大帅被冷落在二线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