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1部分 (1 / 5)

唯一的解释就是,关羽是一个很磊落的人,他没有因为自己和糜芳之间有些摩擦而就打击报复,还是很信得过他的能力和为人,不会在公事上也和自己对着干,对于糜芳的能力,我们从后面投降东吴杀敌立功的表现来看,作为一个武将还是比较合格,不说优秀,打个65分还是没有问题吧?

有着对刘备的忠心,哥哥一家又在益州,关羽相信把他放在这里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具体的工作,除了防御后方,提防孙权的进攻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给关羽的前锋部队运输粮草。

本来是井水不犯河水,依照糜芳的能力,做到这些也是不困难的,但是,当于禁的这支俘虏大军押解到后方之后,危机开始显现出来。

第一个就是吃饭的问题,以及监护精力的牵扯,第二个就是延误了对前方粮草的输送,你想啊,梅雨季节,本身就是加大了运输供给难度,还要兼顾30000俘虏的问题——当然要给他们吃的了,不然的话,慢慢的折磨死还不如坑杀掉算了啊。

后勤出了问题,自然引起关羽的不满,他可不管是什么地方出了纰漏,身为南郡太守+后勤部长,我就找你糜芳负责,于是,就发表了一些不满的言论,例如等我回去不收拾你之类的。

这就像某位大牌球员面对媒体和镜头,口无遮拦的言论引爆了深埋已久的更衣室危机一样,很不合适宜,触动了糜芳有点敏感的神经。

不过,这还不是导致他公然反水的根本原因,否则的话,糜芳的忠诚度实在是不值一提,而且也会让关羽“仁义”之举的罪过更大一些,充其量只是埋下一个伏笔而已,当吕蒙大兵压境,再加上虞翻的一番忽悠,以及士人的背叛,糜芳一迷糊,走上了不归路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了——就像生死关头,于禁做出了令人失望的选择一样。

关羽押解战俘回后方导致的最重要的一个失误就是给孙权的出兵造成了一个很好的口实,虽然说孙权出兵是早就计划好的,但是,最后还是做出来了就是因为关羽下面的这个举动,由于粮食不够,后面又暂时送不上来,有点狗急跳墙的关羽就想去打劫。

当然不会打劫自己人了,也不会去扰民,曹操的粮食又不会双手奉上,那就只好去同盟那里去“暂借”一下。

说是暂借,其实就是打劫。

严肃点!没看我们这里打劫呢吗?!

关羽面对有些二乎的东吴人民,如是说道。

但是,这些只是我们传统的认识而已,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32—12:失策,后防不稳(3)

《“匪首”关羽悍然撕碎友好协定,擅自抢占东吴屯扎在湘关的军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了江东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俨然成了孙权发动荆州事变的最有利的借口:看吧,先动手的是关羽,欺负我们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我还能忍吗?我要把他抢得东西拿回来!这只不过是自卫而已。

至于最后用一种近似于无耻的手段自卫到了强占关羽老巢,并且将“抢劫犯”彻底摆平收编,首脑被枭首的地步,未免有点量刑过重了吧。

而且,这也是另外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很难界定关羽是不是真的打劫了,单纯根据“受害人”孙权的报案的话,也就是给扣上一个“犯罪嫌疑人”的帽子而已。

所以,眼下除了被东吴政府控制的媒介之外,真正有些良知的新闻工作者们关注的是:关羽究竟抢了孙权的粮食吗?还有就是为什么要急不可耐的去抢东吴的粮食呢?

他们力图发掘出事情的真相——比如我。

这件事如果单从表面来看,单从关羽是否具备犯罪的潜意识来看还是很正常的,你想啊,添了几万人的非劳动力人口,前方打仗打的日益激烈,口粮需求激增,而糜芳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