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无意的忽略了他所被亏欠的,美其名曰不可拔苗助长。
往远里说,方应物的几件大功劳给了个正六品知县就打发了,一个几乎到手的状元还被强权黑了;往近里说,这次方应物被东厂欺负上门了,朝廷诸公也没什么声援和表示,只顾得争抢果实。。。。。。
大概是桩桩件件累积起来,又因为近日被东厂加害,还被他父亲方清之“严于律己”的主动代为请辞,故而导致方应物情绪大爆发了。
难怪方应物在眼下这个时候萌生去意,高唱“时因送客动乡愁”和“涕泪三生月倚楼”了。至于在青楼楚馆里打架争风,那只是年轻人愤懑之下发泄情绪而已,都算小事了,不值一提。
话说回来,这么一看方应物很值得同情,真要让本来就被亏欠良多的方应物栽在东厂手里,简直就是朝廷的耻辱,是道义的耻辱!
只有东厂提督尚铭能感受到,这是方应物赌上了所有名誉来与他一搏!(未完待续。。)
ps: 明明有些思路,但状态奇差,纠纠结结的弄到现在!还继续熬夜不熬夜呢?
第四百三十二章 阳谋和阴谋
尚铭的判断没错,方应物这次真是要拼尽全力了。这种大喊朝廷不公的哀兵姿态只能用一次,次数多了就没法获得同情,反而要招人烦,就像上辈子时空里某小说里的祥林嫂似的。
面对东厂,方应物还是把这个最大筹码亮了出来,本来可以用在将来个人升迁的关键时候当成杀手锏,但为了汪厂督不得不提前拿出来,也算是仁尽义至了。
在目前,一个屡受不公、又被东厂陷害的功臣形象,足以保证他在短期内获得最广泛的舆论支持,暂时性的拥有这辈子人生经历中最强的话语权,并牢牢站住大义的最高点。
至少在抚平方知县的伤口之前,别人也不大好意思为了争夺都御史之类的事情喧宾夺主的打岔了。不过除此之外,方应物貌似没有分量更重的底牌了。
待酝酿的差不多,方应物便公开上疏,题为《弹劾东厂提督尚铭并请罢东厂疏》。看到奏疏的人无不吓了一跳,这方应物攻击尚铭是在情理之中,但他竟然直接奏请罢掉东厂,这就相当的令人震惊了。
东厂是存在了六七十年的老字号,与这几年才有的临时工西厂不同,几乎已经成了固定的太监衙门,哪有那么容易撤销?
只见得方应物奏疏写道:“近年设东厂,本为天子耳目职责,密查臣僚过失。但至今已成恩仇分明之势,构陷大臣无所不用其极,以臣遭遇可为实例!
臣在宛平县。素与尚铭毫无往来,只因家父弹劾其交通李孜省。便使其怀恨在心。此后又有东厂与都察院互相勾结,设局陷害小臣之事。
所幸当时百姓俱在。又有何氏深明大义,毅然反正指控奸邪。一时间民心沸腾,才能阻拦其事,臣侥幸不受构陷。但以己推人,岂能人人如此侥幸耶?
臣知尚铭其人,贪财纳贿、揽权结党,外结京营察院、内交近幸宠人,不知所图何在。久而久之,必将为朝廷大患也!
又想东厂之设。乃非常之事,祖宗所无,先皇天顺年间,罢东厂不用,所见政通人和,东厂于国于民有何用哉?况且国朝尚有锦衣卫刺事,又何须东厂多此一举?”
世界上永远不缺刷存在感的人,方应物上疏之后,便有一批朝臣跟风上疏。对东厂喊打喊杀。当然这也是方应物所想要的效果,人多才能势众。
这种狂风暴雨般的舆论攻击让尚铭有些担忧起来,按理说东厂这种衙门是不应该担心这些的,要是几封骂人的奏章就能决定厂卫提督的命运。那汪太监也不会横行数年无人可制了。
这次情况有点不同,尚公公已经被连续被弹劾结党图谋不轨、交通近幸李孜省、勾结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