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部分 (2 / 4)

圈是商业上的合作伙伴,中间一圈是亲友,最里面一圈是家人。这么分完之后,他非常感慨,他说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最外围一圈了,给予家庭的时间是最少的,而真正决定人生质量的都是最里面的这一圈。时常我们总以为我们投入工作、投入应酬的时间越多,越能够提高家庭的经济状况,越能给家人带来幸福,现在我们也都要反省一下,真的是这样吗?当应酬成为习惯时,我们还有多少时间陪伴孩子,陪伴家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失去的很可能就是孩子的未来。

如果我要把以上的内容做个归纳,就是无论你多艰难、多忙碌都应该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是天职,也是美德;下班的路就是回家的路,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你就会少犯很多错误,你对孩子的爱越多,你的烦恼可能就会越少。

一个人最难改变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人活在自己的习惯之中。

一个人最难改变的就是自己的认知方式,人活在自己的理解之中。

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从责任开始,从反省出发,在改变中去承担责任,在反省中去获得新的智慧。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 卷六(1)

抓住关键期 赢在起始处

我讲的第三点是,成全任何一个孩子的发展都要“抓住关键期,赢在起始处”。

人的生命中存在着无限的神秘性,无限的不可知性,对所有的生命我们都应该保持谦卑、敬畏和谨慎。今天所有的对人生命的研究并没有使我们有把握说我“洞悉了一个生命”,也没有任何人有勇气说“我找到了生儿育女的秘诀”,你翻开所有儿童教育专家的著作,你能够看到的都是根据有限的临床经验和生活经验得到的 “似是而非”和“似非而是”的结论。任何一个伟大的儿童教育专家都是对儿童耐心的观察者、陪伴者和对话者,他所希望的都是父母们能够用心、减少粗暴和忽视,他都希望自己的研究能给予你启示和借鉴,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替别人说话、作判断、作决定,所有的儿童既是“唯一的一个人”,又是有着极大差异的人。教育儿童,做个“新父母”,其实也就是回到一个学习者的立场上来。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错了吗

我们中国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对的,但是它所揭示的并不是一个孩子长大之后一定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把这句话的落脚点落在了很糟糕的地方,比如看这个孩子有没有官相、财相、福相等等非常世俗的诉求上,反而忘了它的本意和真诚的提醒。这句话的本意并不只是对未来的预测,还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早期教育深远的影响。早期教育没有尽到责任,它可能铸成的就是一生的大错。早期教育尽到责任了,我们就可以从一个孩子的童年看到他一生大致的轮廓。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大体相同的话,他也认为孩子在五岁之前,你把他教育好了,以后的成长就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如果这个阶段的教育出了重大差错,那就麻烦了,你对孩子所费的功夫就如逆水行舟,非常困难,有时甚至毫无成效,很多父母就是因为不知怎么对待已经变坏的孩子而性情大变,生活在狂躁、失望、沮丧和束手无策之中的。

教育中最遗憾的事情大概莫过于“早知如此,悔不该当初”,可惜人生根本不能推倒重来,像文学家蒙田说的那样,“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你错过了这个季节,就很难补救与改善了。

“敏感期”有什么特点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对儿童成长最为重要的是“0到3岁”,这是生命中最神奇、最神秘的阶段,人通过“本能工作”,通过“本能构造了自己”,正是这样的生命的“主导本能”,使儿童身上深不可测的秘密逐渐展现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