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那些人走过了丹山,就到了更东边的地方,当年我和你父亲就是从丹山东边走过来的。丹山的东边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孩子,你想去吗?
十五岁孩说:
我想去,现在,我已经不害怕了,多么远的地方我都敢去。
母亲说:
你真是好孩子。听我告诉你,你父亲不是我们始族人,他是伏羲始族人。伏羲始族是一个很古老的族。当年,我是从南方到北方,你父亲是从东方向西方,我们在丹山相遇了。在向西的路上你父亲死了,这就是你的身世。你走到丹山以东还是在娲祖人中间,而且,伏羲人也都信仰娲。你放心的走吧。不过,这一次你走了以后,就不要回来了,因为你就是回来了,你也看不到我了。也许,那个时候这个村落已经放弃了,你什么也看不到了。
十五岁孩踏上了东去的路。这一次他几乎没有停留就一直地翻过了丹山,这一路上,他看到了大大小小的村落,也看到了许多只有3,5个人住的穴屋。他走到了今天的河南地界。
在仰韶人的早期,始族的规模很小,在河南地界,十几人的,几十人的始族都有。他们实行的是外婚制,这也就形成了走婚的习俗。这里的人们将住的地方选在河边的台地上,先向地下挖一个圆形或方形的穴,将土堆在四周,建成之后,从远处望去就像在一个土堆上罩起个大草帽,这样的穴屋一个一个的排起来就是村落。
穴屋建成了,哺乳的母亲被安排进来,有时有老人相伴,如果有男子来也收留。被收留的男子出去采集。果实,种子,根,茎,叶,河中的鱼,山上的小动物等等。母亲生育孩子,哺乳孩子。这就占去了大部分时间。巫祖的母亲们仍像动物那样的有发情期。在发情期,母亲一般的跟筑穴的男子度过,不跟收留的采集男人度过,她们特别地喜欢走婚的男人,而走婚的男人往往是筑穴人。精壮的男子在狩猎队,只有老,弱的男子才采集,采集的男子也就显得很低贱。在黄河流域,游走的男子很多,只要带上采集的食物,随便走到哪里,都会被收留。十五岁孩也是这样地游走。
他的时代谈不上社会组织,采集,游走,时聚时散的群。村落状态的仰韶人已经走进了社会,实际的组织者应当是走婚人,走婚人决定村落的规模,村落的方向。走婚一旦成为习俗,就形成了比法律更有效的秩序。做走婚人是男人的极光彩,极荣耀的事。走婚人被看成是学问家,信息的传播者。对于走婚人的意愿,每一个接受的母亲都愿意照办。在一个地区往往出现一个威望极高的走婚人。走婚人像巡回似的游走于几个村落,他尽量的开拓他的范围。形成了很强的感召力。
十五岁孩到丹山东以后,留下记忆最深的有二点,一个是丹山以东食物十分丰富,遍地是采不完的嫩叶,树果,这里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饥饿,也不用储备食物过冬。那遍地的自然风干的食物采也采不完,相比之下丹山以西的食物已经到了枯竭的程度。第二点便是对娲祖的崇拜,在丹山西,虽然华人包括半坡人都说自己是娲祖的后代,却没有丹山人那么热烈。他看到,凡是稍大些的村落如果一个说唱人被人们围在中间,就一定是在说唱娲祖的故事。
始族时代(远古中华第二集)
仰韶文化
仰韶人之三
半坡人
三
草的茎头开着白的,黄的和蓝的小花儿。母亲带领她的孩子出了穴,在穴前的草地上,阳光明亮,天气温暖。空气中散发着青草的香气。母亲的五个孩子在草丛间嬉戏,孩子中小的那一个正在捉蝴蝶。大的一个是个女孩。这女孩只比母亲矮一点点,这女孩站着,若有所思,望着远方。远方有高的山,宽的河,还有丝絮般的白云。她的一只手伸向自己的生殖器,抚摸着。母亲看见了女儿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