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臧霸为“泰山华阴人”。亦误(泰山郡在今山东。华阴县则在今陕西。二者相距数千里)。当作“泰山华(县)人”。等等。
8.地名文字错讹。如“高堂”当作“高唐”。“西阆中巴”当作“巴西阆中”。“赤坡”当作“赤阪”。等等。
(三)职官错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这里主要指:
1.职官混称。如第1回写刘焉为“幽州太守”,当作“幽州刺史”(州长官为刺史或牧,郡长官才是太守,历史上的刘焉未任幽州刺史);第6回写刘岱为“兖州太守”,当作“兖州刺史”(第5回正作“兖州刺史”),等等。
2.随意杜撰。如第10回写曹操以荀攸为“行军教授”,汉末三国无此官职,据《三国志&;#8226;魏书&;#8226;荀攸传》,当作“军师”;第56回写曹操以华歆为“大理少卿”,当时亦无此官职,据《三国志&;#8226;魏书&;#8226;华歆传》,当作“议郎”,等等。
3.官爵文字错讹。如第14回写曹操拜刘备为“征东将军”,据《三国志&;#8226;蜀书&;#8226;先主传》,当作“镇东将军”;第16回有“奉军都尉王则”,据《三国志&;#8226;魏书&;#8226;吕布传》注引《英雄记》,当作“奉车都尉王则”,等等。
(四)历法错误。包括:
1.引用史书而错写日期。如第1回写“建宁二年四月望日”,殿角狂风骤起,大蛇蟠于帝座,查《后汉书&;#8226;灵帝纪》,当作“建宁二年四月癸巳”(“望日”即农历每月十五,此年四月癸巳则为四月廿二);同回写“光和元年……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据《后汉书&;#8226;灵帝纪》,当作“光和元年六月丁丑”(“朔”即农历每月初一,此年六月丁丑则为六月廿九),等等。
2.干支错误。如第45回写诸葛亮与刘备相约:“以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期”,而据《二十史朔闰表》推算,建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并非甲子日,而系壬申日;同样,第49回写此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为丙寅日亦误,当作甲戌日。类似错误,书中还有。
3.杜撰历史上没有的日期。如第40回写曹操决计南征,“选定建安十三年秋七月丙午日出师”,而据《二十史朔闰表》推算,建安十三年七月并无丙午日,只有丙辰、丙寅、丙子日;第81回写刘备伐吴,“择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师”,而据《二十史朔闰表》推算,此月并无丙寅日,只有丙子、丙戌、丙申日,等等。
(五)其他错误。例如:
1.历史人物年龄误差。如第1回写刘备“年已二十八岁矣”,而据《三国志&;#8226;蜀书&;#8226;先主传》推算,当作“年已二十四岁矣”;第59回写韩遂自称“四十岁矣”,而据《三国志&;#8226;魏书&;#8226;武帝纪》注引《典略》推算,韩遂此时已年近七十,等等。
2.名物描写前后矛盾。如第32回写“徐晃一刀斩汪昭于马下”,而在《演义》中,徐晃一直是用大斧的;第65回写马岱“挺枪跃马,直取张飞”,而在书中其他地方,马岱所用兵器却是刀,等等。上述种种错误,总数多达七八百处,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当中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毕竟三国演义不是正史,所记载的很多都是子虚乌有的。
不过馋虫写的是小说不是正史,所以《阿斗》中有些地方是参照正史,有些地方是参照三国演义,总之怎么精彩怎么来。所以当大家看到和三国演义或者和三国志不一样的地方时,不要骂馋虫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