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隐相> 第140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0部分 (1 / 4)

贺知章在京畿道的见闻不少,但最让他说的眉飞色舞的却是当今诗坛上诗风的悄然变化。

随着清音文社掀起的漫天波澜,随着弘文印社彗星般的崛起以及《清音弘文双月刊》的南风北渐,同样也是得益于四世家衰落的结果,由现任安宜县令陈子昂提出,被清音文社大力标举的“提倡风骨,提倡兴寄”的新文风已是润物无声般的逐渐为士林与诗坛所接受。

此举标志着自六朝齐梁以来牢笼诗坛数百年的宫体诗风不可避免的开始走向衰亡。当这种与时代精神更为契合的新文学理论最终取代宫体诗风的地位时几千年诗歌史上最为辉煌最为璀璨的盛唐时代就将彻底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浑之势宣告它的降临。

陈子昂以诗坛边缘人物的身份提出的这么一份非主流文学主张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传播效果,唐松可谓是居功至伟,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加速了这一过程,生生将诗歌史中的盛唐提前了近二十年。甚至可以说是他用双手推开了诗歌史中盛唐的大门。

作为一个酷爱古代文化的穿越者,唐松虽然无法与人分享这份强烈的自豪与成就感,但随着贺知章的叙说,他的心底却难免涌起一阵阵一浪浪澎湃的激流。

二十年哪,可以成就多少旗帜诗人?又可以成就多少旗帜性的作品?想着这些问题时所生发出的那种成就感又该是多么的强烈?

便是撇开这些无法对人明言的东西不说,在这一过程中,弘文印社亦是受益良多。毕竟这种诗坛新风·这种全新的文学主张是由弘文印社独家发布与推广的。新文学主张愈被人接受,弘文印社及其附属的《清音弘文双月刊》权威的地位也就逐渐的随之深入人心。此次弘文印社在北地如此顺利的扩张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

终有一日,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弘文印社与《清音弘文双月刊》必将成为引领士林舆论的一面旗帜,而在这个时代,得士林者就意味着得民心。

这才是唐松作为一个穿越者给自己打下的最坚实根基。

两人正说着话时,却听到外面一阵扰攘之声,不等唐松问话,贺知章先一步跑出去打问。稍后他回到门口向唐松连连招手,“出去瞧瞧,有大热闹了”

在公事房内也没什么事情,唐松索性就跟他一起到了尚书省门口,沿途遇到许多官员皆跟他们一样的举动。

等两人到了大门处时,门内门外早已人头涌涌挤的是水泄不通,好在前面有贺知章开路,唐松跟在他身后钻出了大门处的层层人墙。

终于挤到人群最前面时,就见皇城左右两边的各部寺监门口都已站满了人,这一遭显然是皇城内各大衙门的集体大出动了,而引发这番热阄场景的是走在皇城正中的一批人。

这批人约有千余之数,排着整齐的队伍,队伍中穿各色服饰的人均有,一身粗衣的白发老农,锦衣华服大腹便便的商贾,青衿的士子,缁衣的工匠,甚至就连浓妆艳抹的歌儿舞女都有,总而言之,当世凡能想到的行业这群人中都有代表。…;

而走在这一群各行各业百姓队伍最面前的,赫然是当朝政事堂中首辅相公武承嗣,在他身后一步远处,跟着另一个身穿王服之人。也是在贺知章的绍介之下,唐松终于第一次见到了武三思本人。

武承嗣面色端肃,躬身之间双手捧着一本表章,引领着武三思及千余百姓代表肃穆向宫城行去,唐松跟周围其他人一样都不知道二武这演的是哪一出,但谁也都知道这次的事情必定小不了。

随后就有乱纷纷的消息传入,言说能进入皇城的这千余百姓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就在皇城之外,尚有约两万五千的百姓聚集,至于他们要干什么,至今仍未揭晓。

这一支古怪的队伍在满皇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