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客气的询问那么一句,她并不认为林黛玉一个大家闺秀,红尘中的人,会知道这些出家之人所在,所知顶多是贾府的家庙和交好的几座庵堂道观而已,可惜那些地点她都不能去。
“不敢当,不过小女子却有一点浅见想说给你听,至于意见正确与否还敬请指正。”本来就是为这来的,此时林黛玉自然不再藏着了,轻笑着说:“虽托庇于高门可保一时,难保一世。无论是朝代兴衰还是世家豪门,总有运终数尽之日。所以我认为修行之人,当远离富贵之家,还是到正规的道观中修行的好,这样的庵堂寺庙就算九鼎易主依旧被承认,虽然清苦了一些,可是却永保无忧。”
“林姑娘所说我又如何不知,可是在朝廷名下的庵堂道观又是那么好进的。只因我自小多病,虽有众多替身,皆不中用,这才亲入空门,本是带发修行的。祖上虽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奈何朝廷对于僧侣的度牒管理极为严格,也无法为我获得明证,所以我就是有心也根本不得门而入。就算不论这个,也怕是难得很,林姑娘不是此门中人不知道,那些庵堂里的人不是山门大开,人数皆有定,除非那些在经文中造诣极深有名的僧尼才可破例,我虽略通,可也有自知之明,无法和那些在禅道上浸淫数十年的相比。”妙玉有些无可奈何的说,话中有一丝怨林黛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谁不想进朝廷建的寺庙道观,可也要进的去才行。
以妙玉的清高孤僻,视权贵为无物,自然不愿意和大富大贵之家打交道,但是奈何她是个不得国家承认的“野道”,自然进不去那些正规的寺庙,无奈之下只好到权贵之家建的家庙栖身。
虽然和妙玉有过来往,可是林黛玉对于妙玉的详细情形并不了解,此刻听她这么一说,立刻明白了为什么以妙玉的孤傲选择在贾府安居,根本是没奈何的事情。不过这倒也好,如果妙玉有度牒,正式的身份,让她到三清观不成问题,可是让珊瑚脱身出来又得费一番周折,如此一来,倒少了很多麻烦。
想了一想,林黛玉开口:“父母早亡,我又背井离乡,二老的忌辰,四时节气,清明扫墓都无法成行,因此我在京中建了一座三清观供父母烟火以表孝道,幸运的是这座庵堂被朝廷得以认可。如蒙不弃,可以到那里暂居,然后再作打算。若是觉得三清观能作安身之处,作为久居之地也无妨,度牒一事也不必忧心,自然也会办妥。”
不等妙玉说什么,林黛玉又说道:“修行之人最忌因果,离了这里,将来若是贾府有个好歹,可能需要你帮一把,已了了你在贾府这么长时间沾染的因果。我这样做,不仅是帮你,帮贾家,也是帮我自己,将来我还有事情求到你的头上,那时我们就互不相欠了。”
随着又补上一句:“放心,我所求之事绝不会让你为难就是。”
妙玉凝视着林黛玉,呆了一会道:“既然林姑娘如此说,那么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回头我就收拾一下,拜别府内众人,到三清观安居。”
“即这么着,我写封书信给你带去,到了那里交于观主,观主自会安置你们。”林黛玉见妙玉应允,忙不迭的说。
妙玉吩咐伺候的婆子端来笔墨纸砚,林黛玉挥笔写就一封书信,叠好,交于妙玉,转身告辞。
林黛玉走出庵们,施施然的离去,走到半山腰,回望庵门妙玉的身影,轻叹一声。原来贾府被抄,在林黛玉认识的人中,最无辜的就是妙玉了,其他人不管怎么着都或多或少和贾府有些瓜葛,只有她本来是红尘之外之人,偏偏因为居住在大观园的栊翠庵中,被牵连进来从而身死。如今离开贾府这个是非之地,应该可以躲开即将到来的风暴吧。
只是林黛玉一想到妙玉韶华年龄如花美貌却常伴青灯,未免又为她的命运而惋惜,也难怪养成这般乖僻的个性。想到此,林黛玉又忍不住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