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时候,有一个办法可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那就是把农民的余粮卖到远处去。对于田润来说,远处,也就领地以外。
卖到领地外,而不是送到领地外。卖出去,必然就涉及到换回来。老实说,田润根本就想不出能够换回来什么,再加上领地以外的货币与领地内不同。一时之间,田润并不想与领地外进行和平贸易。
说到这儿,不得不说两句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就是货币。其实。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
读者“幽兰黛尔”提出,田润应该发行纸币。这个建议,跟田润的想法不谋而合。但发行纸币,首先遇到的,便是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关于这种“纸”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的。随后就是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田润这儿,有纸。但数量少,成本高,质地粗糙。没有一点“货币”的样子。
其实遇到的,是印刷术。这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同志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
田润不懂造纸术。对于印刷术,学过一篇课文,是关于毕生的活字印刷的。因而,田润就仅仅了解一些活字印刷的原理。那篇课文,着重介绍的原理,在于“活字”而不在于印刷。对于最基本的印刷,田润一无所知。
假如就将手边能够得到的纸当为货币,纸质差,就算是克服了。上面不印点图案是不可能的。最好是印上自己的头像。若仅仅是这样,通过盖章的方式也是可以办到的。但是,那货币可不是墙上挂着的图画,那是需要在千万人手中流转的。
现代纸币的特性,大家应该很清楚。将纸币丢入水中,上面的图案是不会变化的。经过千万人的搓揉,图案也是不变的。
田润这时只有墨汁和印泥,弄个图案,行;保持图案不变,就不行了。如何强行做成纸币,那样的纸币,在带着汗水的湿手搓揉之后,粗糙的纸上必然会变得一片模糊。到时候,又如何来鉴别纸币的真伪呢?
……
纸币就算了。田润领地还是使用原来的铜钱。这个时候的铜钱,叫做五铢钱。是灵帝中平三年所铸,叫做四出五铢,背面有四道斜文由穿孔的四角直达外廓,亦称“角钱”。田润并没有想过要自己铸钱。只是在自己的领地范围禁止民间铸钱。
东汉币制承袭秦制。但五铢钱虽称半两,而实际重量则有所不足。四出五铢,说的就是新币就只有四钱。
哪知,献帝初平初年,董卓控制朝政之后,因为朝政吃紧,就把民间的铜货、铜钟等铜制品都熔掉拿来铸钱。长安原来收藏着秦始皇收集天下兵器铸造的十二个铜人,也被董卓熔了。
董卓大量造币,投入市场,本来就会引发通货膨胀,本来就是非常恶劣的事情。但事不止此。董卓发行的新币,根本就没有四出。直接铸成了一钱的小钱。
当时,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位董姓代表说,小钱的铸币方案规划缜密,充分体现了董相国的良苦用心。减轻铸币重量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不但方便携带,还能节约不可再生资源。而当时投了弃权票的司马王允则指出,新币分量太轻,不利于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
据不可靠小道消息说,在小钱铸币方案最初刚刚提出的时候,董卓曾经前瞻性地提出要使用纸币代替五铢钱,但遭到李儒、周毖等亲信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纸币造价成本太高,超出原有的